在南宋灭亡之后,日本人痛哭流涕,很多人跑到海边跪拜,认为中华文明就此消失在蒙古骑兵的铁骑下,因此他们便以中华自居。因为他们认为“凡是圣人所在的地方,礼仪天道所在之处,皆可以称之为中国”。也就是他们认为,元朝是匈奴,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不能继承中华文明。而日本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理应成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宋遗民郑思肖的《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亚序》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北宋灭国确实很悲痛,但是应该不至于举国上下都吃素。在明朝灭国之后,日本人更加捶胸顿足。明朝遗民钱谦益在《后秋兴之十三》一诗中写道“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于是日本人从这首诗中化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的观点,并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日本人也不能接受清政府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因为在他们眼中,清政府与元一样,都是入侵者。他们不允许清政府以中国自称,在签订《中日修好条规》的时候,他们坚持自己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而清政府只能以“大清国”自称。日本人在自己的书《华夷变态》中将清政府称为“鞑虏”,以表示他们对清政府的不屑。其中写到的“朱氏失鹿,正当我保年中”更是堂而皇之的认为在明朝覆灭之后,因当由他们来继承中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历史上可以看到,日本一直处于一中贫穷的状态,地少物资贫乏。而中国则是地大物博,尤其是唐朝时期,国力达到巅峰,要说日本不羡慕是不可能的。在唐朝的时候,他们与中国通商,疯狂的学习中国,潜意识里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变得强大。所以这样久了之后,他们在心里将“中华文明”神话了,他们不允许其他人来践踏,掌控他们心中的圣人之地。这种心理愈发严重,最后产生异变,他们想要自己代替心中的神圣,好像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玷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灭掉南宋之后,慢慢在汉化,清朝入关后也吸纳了先进的汉文化。虽然他们是鞑虏,但是他们确实是继承了优秀的汉文化。而日本这一说法只不过是想给自己心理安慰,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也就只能说说,不能对元,清怎么样。但是到了清末,这就变成了他们侵略中国的借口了。因为这样在他们心里他们不仅继承了中华文明,还拥有了孕育这个文明的土地,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但是从始至终他们都在自欺欺人,不管是元明还是清末,是他们龌龊心理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