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地电视剧有着两颗冉冉升起的收视之星,一部是由张嘉译、闫妮主演的《少年派》,另一部则是由阔别电视剧市场三年之久的孙红雷主演的《带着爸爸去留学》。 主演们都在剧中当起了父母,操心的也都是孩子的学业,不同的是,《带着爸爸去留学》则将重点放在海外留学与陪读现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海外,开阔国际视野,丰富生活,学习先进的外国知识,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出国留学不仅是进入海外大学读书,诸如海外高中、初中的低龄化留学也在慢慢升温。

这在其他影视剧中也有反映,像《小别离》中有着强烈留学意愿的三组家庭,孩子都还在上初中;《陪读妈妈》中,孩子在上高中。这一回《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孩子,也仍是高中生,准备先到国外上语言学校,然后接着上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追这部剧,有些是奔着“颜王”孙红雷的演技去的,有些则是本身就是留学生,或多或少都希望与这部剧产生共鸣。然而小编和大家一样,在看完这部剧后,被剧中浮夸的演技、不接地气的行为和严重脱离事实的剧情所“雷”倒。

小编这就总结了剧中三大“雷”,吐槽吐槽剧情之余,希望为即将准备留学的家庭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留学生世界。

第一雷:海外陪读

剧中黄成栋(孙红雷饰)打算陪着儿子黄小栋(曾舜晞饰)在美国念书,开始就差点在海关处被遣返的黄爸爸竟然最后被批准了六个月的逗留期。

中国式家长对于陪读一点都不陌生,陪读既有家庭日常陪读,即下班后陪着孩子做作业的,就是网上调侃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呜呼嚎叫”。另外一种是孩子到离家远的地方就读,家长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剧中黄爸爸就是第二种,甚至选择不辞万里,远赴海外陪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陪读牵涉的问题最为复杂。不陪读的话,担心孩子的安全、怕孩子适应不了、怕孩子孤独、怕孩子年纪小无法自行做选择、怕孩子自制力差,可如果选择陪读,又有一系列新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基于事实来说,美国并不提供“陪读签证”,黄爸爸入境所持的是B类旅游签证,海关一旦怀疑他有非法滞留倾向,遣返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其次旅游签证是不允许在美国工作的,所以陪读对于家庭的经济能力要求很高,不会英语的家长辞去工作在国外除了洗衣做饭,等孩子放学,其他时间百无聊赖,很容易催生负面情绪,然后影响孩子。

有过低龄留学经历的家庭都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寻找正规机构:自带宿舍的学校和提供寄宿家庭的学校。此类学校对于学生的监管严格,学生的安全高于一切。即便是寄宿家庭也必须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同时需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成长。

第二雷:语言学校

剧中黄小栋因为托福成绩不好,仍在念高中的他选择先来美国就读语言学校,即通过语言学校的学习与考试后才能最终进入大学读书。然而这种双录取行为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绝大多数的留学生是不会考虑这种做法的,不仅录取没有保证,语言学校的教学水平也一直被大家所诟病。

如果黄小栋最终没有通过语言学校的考试,不仅会与心爱的大学失之交臂,没有高中毕业证的他也无法再申请其他学校,等待他的结果就是无学可上,悻然回国。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留学前一定要做好留学规划!如果可能,请在出国前提前至少一年开始规划。经过一年的准备,肯定可以拿到一个理想的语言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申请到更好的学校,还有利于适应即将面对的纯外语环境。

第三雷:挂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爸爸去留学》每集末尾都会分享留学相关的知识点,有些譬如小费怎么给、租房找房等等就非常有帮助。但是,第15集末尾的提到的美国大学挂科补考重修政策却是错误的。

美国大学里一门课的成绩并不是仅凭期末考试决定的,平时表现更重要,因为成绩是根据出勤率、日常表现、作业、考试等综合计算的,期末考试通常只占到一门课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的形式并不局限于考卷形式,有时可能是一场45分钟的演讲,所以学校不会安排补考。如果挂科,绝不仅仅是补考可以解决的,只能选择重修。

在美国大学里,学生可以在开学后一两周内自由退课(Drop),不会对成绩产生任何影响。也可以在指定时间前,通常是开学后的六到九周内退课(Withdrawal),虽然不会计入成绩,但是会在成绩单上显示。所以有预感要挂科的同学,一定要早作打算,挂科重修不仅耗时耗财,挂科次数过多还会被学校开除。

求真寄语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雷”点或许是剧情需要,但是留学生的真实生活不希望被大家误解,也不希望大家通过错误的方式去海外留学,求真教育愿为你的留学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