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魏少帝曹芳去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全都随往。就在这时,一直在家中养病的司马懿,突然生龙活虎,瞬间病愈。同时,他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接管京城的全部防卫。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迅速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而这次事变的另一位主角曹爽,则被诛三族,下场不可谓不惨。

其实,在司马懿控制洛阳之后,曹爽仍然还有机会,而且还有人苦口婆心的劝了曹爽一晚上,只可惜曹爽不听,这才悲剧了。这个人就是桓范。

高平陵之变

桓范何许人也?他被人称为“智囊”,几乎是后期曹魏政权中,非常难得的一位高级谋士了,只不过可惜的是,他的上司是曹爽。

曹爽得势后,将司马懿提升为太傅,实际上是削去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于是开始装病麻木曹爽。从此,曹爽更加的肆无忌惮,整个洛阳的军政大权都被曹爽、曹羲两兄弟掌握。

见没了威胁,曹爽兄弟经常两个人约着一起出城玩耍,这时,桓范就劝曹爽,不要两个人都出城,万一有人关了城门,你们俩都得玩儿完!

桓范与曹爽本来是同乡,桓范很有本事,有谋略,曹爽平常对桓范也是客客气气的,不过两个人的关系并不亲近。因此,对于桓范的话,曹爽并不放在心上,认为已经没有人能够对他构成威胁。

高平陵之变时,少帝曹芳要去祭拜魏明帝曹叡,曹爽的亲信全部倾巢而出,这下司马懿就高兴了,病一下子就痊愈了,迅速通过郭太后的名义,控制了整个洛阳城。

曹爽得知司马懿政变的消息,惶恐不安。司马懿派大臣不停地去劝说曹爽,让他赶紧投降认罪,只免去他的官职,不杀他。

桓范当时任大司农,是九卿之一,在儿子的劝说下,带着大司农的印信跑出城去见曹芳、曹爽。司马懿知道后,一下子就急了,“糟了,曹爽的智囊跑了!”好在蒋济说,“莫要担心,桓范有本事,但是曹爽不会听他的。”司马懿这才略微放心。

果然,桓范见到曹爽,曹爽并不听他的计谋。桓范的意思是让曹爽把曹芳安置到许都去,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命令军队勤王,毕竟司马懿只控制了京城。更为重要的是,桓范手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司农印信,这玩意儿是可以调集粮草的。

然而,曹爽认为,毕竟司马懿都答应不杀自己了,投降过后还可以落个富贵。而且自己把朝中大臣都得罪完了,与司马懿对抗胜利的机会也不大,万一败了就是死。于是曹爽就决定向司马懿投降。

这下可气坏了桓范,大骂曹爽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曹爽投降,司马懿高兴坏了,不过曹爽兄弟并没有逃过司马懿的清算,没多久就以谋反的名义被诛三族,桓范也跟着一起遭殃了。

这就是高平陵之变的一个大致过程,其实我们看到,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实际上还是有机会扳倒司马懿的。

如果曹爽听从了桓范的建议

司马懿虽然控制了洛阳,但其他地方的权力并不在司马氏的掌控之中,司马懿手中有郭太后,而曹爽手中却有皇帝,双方的实力差距不会很大。

当各地的将军们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旨意时,最大的可能是各自按兵不动,观望局势。许都是曹魏的旧都,而且桓范还有权力调集粮草,至少说还是有赢面的。

不过可惜的是,曹爽水平有限,即便听从了桓范的建议,他那点兵马估计也会很快被霍霍干净。而司马懿有朝中元老重臣和世家大族的支持,再加上司马家的个个跟人精似的,怕是很难斗得过。

当然,如果真是这样,曹魏一定会发生一场大乱,这就给了东吴和蜀汉机会,说不定三国的格局会因此再发生一些变化!

只是可惜了桓范,本来是高级谋士,能有一番作为,却摊上了曹爽这样的人,实在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