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你有时会感觉人生充满了迷茫和困顿。

每天在忙碌,却不知道为了什么。你这时才发现,长大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的事情。

是的,你变得更自由了,可是你发现这种自由不是信马由缰,更像是随波逐流,你像是大海上漂泊的小舟,不知道自己应该驶向哪里。

如果人生没有方向,你突然发现也失去了努力的力量。

不过不用担心,所有你困惑的问题,别人早已困惑过,别人也早已给出过答案,这些答案,就写在这 5 本书中。

就让这 5 本书,成为你的灯塔吧。

01

《朝话》

梁漱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漱溟先生何许人也?

他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对于儒学、佛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是一位有着铁骨的知识分子,曾经在政协会议上顶撞过主席。文革中,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却坚持不批孔,为此引来了对他长达八个月的批判运动,问他有何感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朝话」,就是朝会(也就是早会)上讲的话。 1931 年到 1934 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每天黎明,都会召集学生作朝会,在会上他都要向学生讲话,讲话的内容并不固定,或者是时事,或者是自身的感想,或者是对于学生的感想,根据学生的笔录结集而成,就形成了这本书。
所以这本书的话题非常广泛,总得来说,也还是围绕着梁漱溟先生的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
每一篇讲话的篇幅都不长,因为是讲话的笔记,所以语言也往往直白易懂,但是含义却很深远。
让我最产生震动的,是谈「忏悔」和「自新」的一篇。
梁漱溟先生说,人对于人生有追求,内心就容易产生矛盾。他自己就曾经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矛盾,甚至于两度有自杀的念头。
如何才能够摆脱这种矛盾呢?
梁漱溟先生的药方是「忏悔」、「自新」。
所谓忏悔并不是宗教的忏悔,而是看透自己过去所犯的毛病。
其实说到这里,并不出奇,因为每个人都有上进的愿望,都能或多或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然而认识到并不意味着改变,「忏悔」直接向「自新」,这条路似乎并不好走通。
「忏悔」、「自新」这条路,好像未必走得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梁漱溟先生只用了两个字,就把这条走不通的路给打通了。这两个字是「悲悯」

以前的问题,是反省自我之后,发现这么多问题,往往容易引出一个误解,那就是「我有问题」=「我很差」。
而悲悯,就让我们容易摆脱这个误解,因为悲悯,不会觉得「我很差」,而是因为这些问题,「我的状态很差」。这一条观念转变,那么也就没有回避问题的动机了。
我们纠结许久的问题,被梁漱溟先生用两个字就点破了。
也许在你看来,似乎不觉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这是当然的,因为纠结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问题并不一样,那个「走不通」的点也不同,所以你看我的问题,就未必觉得的是问题。可是我自己看来,就像是一座山挡在眼前。如今山移走了,当然痛快多了。
这本书有 66 篇,谈了 66 个关于我们这一生和这个国家的问题,我相信总有那么几个问题,是你关心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在你心里的,是你自己想了又想,却走不通的。
那么,你不妨读读这本书。

02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为中学生朋友所写的书信合集,每一封信都谈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这是一本整整救世年前出版的书,可是你会发现你在这本书上看不到时间的痕迹,你会发现,九十年前的青年人,和今天的我们,大家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比如这十二封信中,第一封《谈读书》,解答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有了时间又不知道该读哪些书怎么办;
第二封《谈动》,解答的问题是心境不宁,太多烦恼应该怎么办;
第三封《谈静》,解答的问题是感觉发现不到世界的美好怎么办。
每一个问题,也似乎是今天的我们常常会发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光潜先生对于每个问题,都是以谆谆善诱的口吻来解答,你会感觉他不是一位九十年前的老先生,而是你身边的一个有见识有学问的朋友,在推心置腹和你交流。
朱光潜先生甚至还很时髦,这十二封信中还专门有一封是《谈多元宇宙》,虽然他谈多元宇宙确实很像文科生,想象有余而科学不足……
这便是读书的魅力,你会发现,你所愁苦的事情,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愁苦过,而你想不清楚的问题,也早已有人解答出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朋友,超越时间空间,拥有在那里,等着回答那些你可能还不知道的问题。
这,也是一种「多元宇宙」吧……

03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30岁的时候,给一位20岁的朋友写的十封信。

这十封信的主题宏大可是又贴近我们的生活,总结来说,就是如何创作,如何生活,如何找到幸福。

虽然里尔克距离我们已经超过100年了,可是那些问题我们依然会碰到,而他的解答依然可以滋养我们。

里尔克的笔触充满温情,描述的人生却有些冷峻,我们生而寂寞,世间艰难颇多,而在看清这些之后,如何更有力量的生活,这是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好答案。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里尔克一些其他的告诫,放到今天仍有很大的意义。

比如他谈到「反讽」,写了这样一段话:

你不要让你被它支配,尤其是在创造力贫乏的时刻。在创造力丰富的时候你可以试行运用它,当作一种方法去理解人生。纯洁地用,它就是纯洁的,不必因为它而感到羞愧;如果你觉得你同它过于亲密,又怕同它的亲密日渐增长,那么你就转向伟大、严肃的事务吧,在它们面前它会变得又渺小又可怜。寻求事物的深处:在深处反讽是走不下去的……

面对今天互联网上太多的阴阳怪气,这段话似乎依然字字价值千金。

04

《幸福课》

陈海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我自己的感受,听周围的朋友的抱怨,还有看公众号上收到的留言,我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特时代,我们理应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条件更幸福,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去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流,我们可以买到这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美食,我们可以去所有自己想要去看到的风景。

偏偏我们没有那么幸福。我们焦虑,我们低落,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对过去的自怨自艾,和对未来的惶惶不安中。
这本书,就是陈海贤老师给我们的药方。
积极心理学的著作,其实很多时候看起来多多少少会有些接近「鸡汤」,这是因为很多让我们感到焦虑的问题,并不全然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视角,去接纳更多,比如自己的不完美,现实的不完美,来给自己「解绑」。那和「鸡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给出更有效的方法,不是一味在劝说你「看开点」,「放下吧」,「勇敢些」,而是能告诉我们如何真的能做到。
另外一点不同,就是这本书看起来写得很「软」,但是背后是有很硬的知识在支撑的。所以,如果你想了解积极心理学,而又对专业教材望而生畏,不妨可以把这本书当做入门。

05

《查令十字街84号》

海莲·汉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太爱这本书了,已经记不得是第几次重读,也记不起来给多少个朋友推荐过这本书。

这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信集。围绕着这本书的作者、编者、译者、读者,发生了许许多多让人温暖的故事。

故事缘起于 1949 年,一位落魄的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虽然她生活拮据,自嘲「像百老汇大街的乞丐一样聪慧」,却安之若素。唯一让她困扰的是,作为一位英国文学的爱好者,堂堂纽约却让她无比失望,总是买不到让自己满意的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杂志上读到了马克与科恩书店的广告,那是一家远在英国专营绝版书的小书店。汉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书店写了一封信,附上自己的想订购书的书单。在寄出这封信的时候,汉芙可能永远想不到,这个地址会变成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英国 伦敦 查令十字街 84 号。

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收到了来信,挑选了汉芙需要的书籍,并礼貌地写了一封回信。精致的古书让汉芙大加赞赏,从此成为马克与科恩书店的忠实顾客。

弗兰克·德尔是典型的英国绅士,起初对待汉芙无非是像普通顾客一样。而汉芙却是一个乐天派的美国人,自来熟的性格,她的信总是妙趣横生,率性真实,毫不掩饰自己对好书的痴迷对烂书的鄙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二战之后的恢复期,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是百废待兴,日用品和食物都是配给制。汉芙虽然也并不富裕,可身在美国已然如同身处天堂,她时常代购各类生活必需品,寄给书店的店员们。
就这样,汉芙爽朗的性格和善良的行为,使得她很快就成为马克与科恩书店所有店员的好朋友。几乎所有店员都与汉芙有过通信,而与她通信最多,交往最深的,就是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
然而这并不是个爱情故事,爱情在这里,显得都难免有些俗气。弗兰克德尔早已娶妻,并育有三女。他和海莲汉芙都是喜欢好书的好人,就这样成为知己。那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亲情和友情。
远隔重洋的信一写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间,汉芙多次有机会前往英国,又屡屡阴差阳错未能成行。
直到 1969 年 1 月 8 日,海莲汉芙收到来自查令十字街 84 号的来信。信的内容却是,弗兰克德尔已于上上周去世。
二十年情谊,却最终缘悭一面。

书中收录了一封后来汉芙写给在英国旅游的朋友的信,在信中,这位马克与科恩书店最忠实的顾客,这位时常无私地帮助店员的模范顾客,却说「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真正爱书的人,才能理解汉芙所说的「亏欠」。
这本书的译者,陈建铭先生,台湾诚品书店古书部的资深店员。本书是他的第一本译著,翻译的过程也非常有意思。
陈先生在没有联系任何出版社的情况下,他根本不知道这本书能否出版,就翻译了全书,仅仅是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是爱书的好人们所写,爱书的好人翻译,写得全是对书的热爱,也只有爱书的好人才会欣赏。
我虽然极力想告诉你们这是怎样一本让人温暖的书, 可惜我的语言过于苍白,连万分之一都达不到。但是我可以保证,这是一本每个喜欢好书、喜欢好人的读者都应该去读的书,这是一本在你疲倦时、软弱时,能够让你内心温暖起来的书。

哪本书能给你力量和方向呢?留言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