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闵行”,这个称呼,对于老一辈上海人来讲,有着特别含义。昔日的申江门户、水陆要津在上世纪60年代崛起为中国第一座工业卫星城,成为国家重工业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名闻遐迩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以及“闵行一号路”都诞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耕,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电机厂原副总工程师,见证了中国电机工业在闵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汪耕回忆说:”电力是影响20世纪人类生活的第一项,就是因为国家要发展,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发电机,那时候已经有一个目标,要选一个地方,就找到闵行,我们就开始基建。我们几个厂都很大,都是一平方公里。”

对老闵行怀有深厚感情的还有当年在此上班的人们,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机厂退休工人朱恒老人回忆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刚刚到闵行时的情景:一片都是荒地,没有房子的,这个一条街还是100天里搞出来的。说起当年的情景,他很自豪:“我们电机厂是万人大厂,9000多人呢。”

上海汽轮机厂退休工人严华平说:“我们是汽轮机,他们是电机还有一个是锅炉,还有重型厂,那时候号称我们四个厂是四大金刚。”

老人们的回忆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豪情和荣耀。这座新中国的第一个工业卫星城,在当时成为重工业建设发展的一片热土。

沧海桑田,城市变迁和转型的节奏愈发加快。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对以“一号路”为轴心的闵行卫星城转型调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7月,闵行江川街道再次启动整体转型,还“江”于民、优化产业,将建成近100万平方米体量的综合商务区,从老闵行到“滨江梦创小城”,闵行“一号路”的历史价值等待我们的再次发掘。

奋斗创造城市传奇—新上海的70个瞬间,由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呈现。

撰稿:陈逸洁

制作:金亚

播音: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