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中国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可达1.8‰~4‰,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且多伴发智力发育迟滞、视听觉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和癫痫等。诸多功能障碍导致脑瘫患儿难以像正常儿童一样入园、入学,具有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脑瘫患儿父母及整个家庭不仅要承受繁重的护理负担,而且要承受巨大的亲职压力和经济负担。亲职压力指父母在履行父母角色及亲子互动过程中,受到其个人的人格特质、亲子互动关系不良、子女特质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感受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职压力反应出父母的心理状态,在中国,母亲是大多数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主要陪护者,也是家庭训练的主要执行者。多数母亲表现为失落、茫然、逃避,这种心态导致不安全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如何随着康复治疗时间的延长,家长们对孩子病情和预后的了解更为客观和知性,母亲的心理状态由悲哀向乐观转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需要母亲能够克服和调整这种心理,有研究者利用沙盘及沙具包括沙箱、沙子和玩具对中轻度亲职压力的母亲连续进行10次个体沙盘干预,然后配合心理指导师的心理辅导,最终进行亲职压力量表的测定,发现,经过这样训练的母亲,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患儿粗大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充分证明母亲心理状态良好能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神经精神发育,减轻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瘫儿童的母亲往往把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导致脑瘫的高危因素归结为自身的原因,因此,母亲们对脑瘫儿童抱有内疚、负罪等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经常由于周围人对母亲身体健康的错误解读和追责而演变为抑郁、烦恼、害怕、沮丧、生气、憎恶等情感障碍。很少有脑瘫儿童的母亲主动求助于心理治疗师,即使与治疗师面对面沟通,也难以敞开心扉,不能主动就自我心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沙盘疗法最大限度地给母亲以想象的自由,允许母亲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各种各样的沙具、对沙子和水的感官经验都可以唤醒来访者的潜意识及躯体感觉,这种分享式交谈潜移默化地引领母亲由抑郁、焦虑的心态转变为积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脑瘫患儿母亲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问题的解决,继而降低母亲的心理压力。可见沙盘疗法不止运用于特殊儿童,家长配合患儿一起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