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古时候称呼儿童叫做“垂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面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意思是说他们的头发披散开、垂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处理头发的规矩。我们现在要去理发店剪头发,所以理发店开了不少,如果回到中国古代,如果你要开理发店,那就请你先多买几个苍蝇拍,因为你除了从早到晚拍苍蝇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事做了。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人肯把自己的头发让人剪断的。有一句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人都这样想,谁还去理发呢?

头发也不剪,怎样处理呢?按照刚才所说,儿童时代是披头散发的,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头发多了再披头散发就像野人一样,所以就要分开两边,在头顶上盘起小髻,好像一对羊角似的,名称也因此叫做“总角”。不过,广府人后来就把它叫做丫角髻。再大一点,十五岁了,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算成年,男孩子呢,还不算成年,只是进入少年期而已,少年当然要表现得不同于儿童时代,所以发式就要改变一下了,要将两个髻拆散,合成一束盘在头顶上,这种发式已经和大人的一样了,只差行冠礼,还不算是真正的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