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州学生通

公众号ID:qzsxsjzt

关注

近半年,60岁的老黄手指一直红肿流脓,涂抹了膏药,也不见好。最近,医生发现,他是被一只装海鲜的铁桶割伤了,感染了海分枝杆菌,如不及时治疗,右手可能被切除,还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样的患者不少,本报曾报道,福州的王依姆洗鱼时,不慎被扎破指头,手指红肿,医生发现,依姆感染了类丹毒。

多位医生提醒,

平时,挑选鱼虾蟹或清洗时,

不小心被扎破手,

要及时清洗、消毒,不要大意。

轻轻刮了一下,整只手都烂了

老黄是龙岩人,去年11月,他帮儿子卖海鲜,右手中指不小心被铁桶刮伤。这个铁桶使用已久,边缘磨破了,他轻轻刮了一下。因为他做海鲜生意多年,经常跟鱼虾蟹打交道,被刺伤是常有的事。平时,他被戳到手,只是把血挤掉,这一回,他连血都没流,不痛不痒,就更没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

不久,这根手指开始红肿破溃,老黄涂了一些药膏,却不见好转。时间一长,手指溃烂发臭,剧烈疼痛,反复出现脓疱,右手肿得像个馒头,连手腕也开始疼痛,烂掉的地方一直在手臂往上长,他才慌了神。

辗转多家医院,医生都没找到病因。最近,他到龙岩市第二医院骨科,钟南医生仔细观察,发现老黄的中指没有明显的伤口,他一再追问,老黄才想起曾被铁桶刮伤。钟医生推断,可能是海分枝杆菌感染。

医生抽出10毫升脓液,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验,确诊老黄感染了海分枝杆菌。如果不及时治疗,病菌可能沿着淋巴管,扩散到前臂和上臂,甚至全身,出现脓肿、坏死。幸好,医生对症下药,老黄住院半个多月才好转。

处理虾蟹鱼,小心被扎伤

老黄很纳闷,只是刮破一个小洞,连血都没流,怎么这么严重?

钟医生说,福建属沿海地区,市民常因捕捞、清洗海鲜被扎伤,“小伤口酿成大毛病”的案例并不少见。2016年11月,70多岁的广州阿伯清洗螃蟹时被夹伤,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截肢也没能保住性命。

通常,海分枝杆菌依附在海产品里,水产养殖户、经营者、主妇是易感染人群。目前,已知有150多种鱼类会感染海鱼分枝杆菌。它的适宜生存温度为28到30℃,因此,它一般作用于人们的手、脚等远肢端。它的生长速度很慢,感染了这种细菌,伤口会不断肿胀,有的没有明显痛楚。因此,患者可能忽视,导致更严重的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

“不用太恐慌!”钟医生说,大部分正常人不用担心,只有抵抗力下降时,病原才容易侵入。通常,伤口产生后,还要处于潮湿、浸水等特定环境中才会发作。因此,平时接触海水或处理海鲜时,应戴上手套。如果不小心被鱼虾等海鲜刺伤,可涂抹肥皂后,用清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伤口多数可自行愈合。如果伤口红肿热痛或化脓感染,应及时到手外科、普外科就诊。如果伤口久治不愈,患者又有经营水产史,应排查有无海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

他强调,很多中老年人被刺伤后,喜欢找草药包扎伤口,既不卫生,还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湿冷的环境,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

洗鱼扎伤手指,肿似戴指套

因海鲜而受伤的患者不少,本报曾报道,福州的王依姆捧着红肿的右手食指,动弹不得。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医生一看,依姆的食指没有明显的伤口,但肿得像茄子,皮肤鲜红,好像戴了红色指套。医生让她试着钩钩手指,她疼得龇牙咧嘴。

经医生反复追问,依姆才想起,两天前洗鱼时被鱼鳍扎破了手,她用力挤出一点血后用清水冲洗了一下,当晚她没在意食指有点肿,不料两天后,食指越肿越大,连菜刀也握不住,还有点低烧,她赶紧来就医。医生给依姆开了3天的消炎药,叮嘱她外敷、内用,依姆的病情才渐渐好转。

福州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睿

依姆感染了类丹毒,这是一种猪丹毒杆菌,经皮肤伤口侵入皮内,引起类似丹毒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仅一个月,该院已接诊多例类丹毒。兽医、家畜饲养者、水产小摊贩、屠宰工人、主妇等,都容易在手部外伤后,接触带菌的鱼、肉,或被鱼虾蟹等刺伤而受染,该病潜伏期1至5天,大多可自愈,但有些人的皮肤会出现小红点,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长有水疱,少数患者伴有轻微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图文无关)

类丹毒与丹毒皮损有时相似,但丹毒大多是鲜红色斑,水肿显著,多发于小腿及面部,全身症状明显;类丹毒的色斑大多是紫红色,多发于手指及手足背,全身症状较轻,有职业接触史。

她建议,接触海水或处理海鲜时,应做好保护措施,戴上手套,以防扎伤,如果不慎感染类丹毒,局部红肿,可先涂抹红霉素软膏,症状明显者应尽快就医。

手指被虾刺到,9天后被送进抢救室

而厦门的吴先生,更是因此差点没命。

吴先生今年64岁。上个月月底,他购买了3斤明虾用来招待客人。就在清洗虾时,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虾尾刺到。当下没有流血,甚至没有强烈的疼痛感。作为厦门人,从小吃海鲜长大,吴先生自然没有把这点小伤当做一回事。不仅如此,还继续洗菜、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片

三四天后,他的大拇指红肿起来。吴先生这才担心有问题,到私人诊所就诊,医生告诉他没有大碍,打了针后便让他回家休养。回到家后,他开始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连续几天都处于昏睡状态,不仅如此,还出现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

到了第九天,起身喝水时,吴先生因全身无力突然摔倒在地,牙齿都被磕掉两颗。家人赶紧拨打120将其送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医生查看发现,从大拇指到手腕处已经化脓、发紫,小臂前段也已经出现水泡,非常危险,迅速进行急诊检验,并请骨科值班医生会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值班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林永祥说,患者急诊检验结果很不好,发现肝肾功能衰竭、低钠脱水,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达到了惊人的35.0x10^9/L单位,是正常白细胞的最低值的十倍!(正常白细胞值3.50~9.50 x10^9/L)这意味着吴先生此时已经中毒很深,体内细菌大量增殖,再不治疗可能就要截肢,而如果毒液蔓延到心脏,医生也无力回天。

在给予保肾护肝、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的同时,林永祥将吴先生的右手掌切开引流,并且将病例标本送检,来确认患者感染类型,结果显示是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第二天复查时,相关指标已有所下降。

此时毒素对手臂的“侵蚀”不深,医生选择保守治疗,不过顽固的毒素还在继续进展。

5天后,毒素还是蔓延到了手肘。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皮肤原本的样子,被深深浅浅的紫色“包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林永祥医生再次为患者做急诊手术,将患者右前臂化脓处切开两道很大的口子,每条口子超过10厘米,用于冲洗引流。林永祥告诉厦门晚报记者,手术时看到患者连内部的筋都已经烂了,毒素甚至侵入关节,还差13厘米就会到达胸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切开总长度超过20厘米的口子进行冲洗引流

幸好,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得以缓解。目前,吴先生各项检查指标已经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再过一周左右即可出院。“太感谢林医生,硬生生地把我的胳膊抢救下来了”,吴先生说。

提醒:清洗海鲜时记得戴手套

虾生活在泥沙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如阴钩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甚至有更危险的海洋创伤弧菌,5~10月是高发期,被刺伤后就有伤口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刺伤后立即碰水会进一步加剧感染的风险。

那么,被刺伤后该如何处理?

林永祥提醒,首先要及时用酒精或碘伏清洗消毒,在伤口未愈合前不能碰水,不要以为伤口小或者没出血而觉得没事;其次,如果出现局部的红肿,就要及时就诊,抗感染治疗。市民在洗虾时最好戴手套,吃海产品时建议煮熟了吃,高温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也请市民不用过于慌张,此类病例跟个人免疫力有关,发病率不高,只要注意一下就没事了。”

end

来源|海峡都市报、厦门晚报

编辑|小雪花

泉州学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