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民国“色章果木”金币直径2.69厘米,厚0.15厘米,重11.4克。公元1919年铸行,面值藏银二十两。“色章果木”金币历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至今已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色章果木”金币是西藏地区历史上铸造、使用过的一种金币名称。因其图案精美、数量稀少,并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向来为钱币收藏界所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垮台,全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英国殖民者趁机加紧了对我国西藏地区的侵略。当时,曾因抗英失败而被迫流转外地多年的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士登嘉措,历经艰辛重新回到拉萨,在西藏广大僧俗民众抗英激情的感染下,再一次进行了驱逐英国殖民者在西藏的侵略势力的斗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铸造发行,同时也大量流通于西藏地区的一种“托刺”金币,就成了十三世达赖喇嘛首先要驱逐的对象。为此,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8年委派亲信在罗布林卡西侧筹建了罗堆金币厂,当年即批准铸造了和英属印度“托刺”金币重量相同的“色章果木”金币,计划用“色章果木”金币来取代市面上流通的“托刺”金币,并以此杜绝西藏财富的大量外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金币上的年代,分别有藏历纪年十五绕回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年,即公元1918、1919、 1920、 1921 年四种版别。到1921年由于世界金价大幅上涨,每“托刺”黄金涨至藏银三十两,同时由于英印商人用货物大量套购金币,致使西藏黄金外流,如继续铸造便会亏本,因此“色章果木”金币实际只铸造了三年多,于1921年便停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色章果木”是藏语的音译,“色章” 意为黄金,“果木”是圆钱之意,合起来即表示“金元”“金币” 的意思。正面有圆圈, 中央是卧狮图案, 另有藏文为转造年代。四圈外刻有八个佛教吉祥图案,藏语叫“扎西达皆”. 金币最外圈是圈珠串。背面中央为——佛教吉祥图案, 周围铸有藏文,音译为“甘丹颇章,曲列郎杰”, 意译为“甘丹颇章,战胜四方”,并有藏文“二十两”字样。货币上使用狮子图案,是藏族人民的传统。相传很早以前,在雪域高原西藏生活着许多动物,但由于经受不住冰雪严寒的袭击,都纷纷迁徙,只有雄狮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成为藏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就像其他民族心目中的“龙”一样,“狮子” 是藏族人民尊崇的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西藏文献记载,1518年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在担任哲蚌寺第十任池巴任内,接受了乃东大司徒扎西扎巴的捐献,将哲蚌寺的一座青石殿堂修缮后改名为 “甘丹颇章”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在未执政前,都居住在哲蚌寺的“甘丹颇章”官内。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著名的西蒙古和硕特部汗王固始汗的扶持下,在“甘丹颇章”殿堂内建立黄教政权,后藏族人民便习惯用“甘丹颇森"这称呼来代指原西藏政教合的质教地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