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一言不合就“爆发”,有一些在大人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这些很奇怪的行为恰恰表现出了孩子的心理反应。

很多时候,家长时常不明白孩子的行为究竟说明了什么,因此这次彩彩来说一下孩子的一些“行为”说明了孩子怎么样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孩子把喜欢的玩具堆在床上有的小朋友在睡觉之前,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全部放在床上,大人却往往相反,大人不喜欢把玩具放床上,大人觉得玩具不卫生,就会要求孩子把玩具放到别处。

孩子不喜欢大人的要求,孩子觉得这样放在床上很好,孩子喜欢。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产生了对于大人要求的恐惧。

可能这一段儿时间,孩子在害怕某个东西、可能这段孩子心里不是特别高兴、也有可能是在学校被某个小孩子欺负过、也有可能是在家里被大人指责过,因此孩子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就会想要玩具陪着自己一起睡觉,内心深处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你知道吗?这时候家长可以问一下孩子,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开心的问题,如果在孩子身上问不到的话,可以问一下孩子平时的玩伴,或者向学校的老师了解一下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当孩子产生这种心理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去怪孩子,而是要关心孩子,让孩子放轻松,才会让这种心理逐渐的缓和起来。

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家长都是会和孩子站在一起的,会帮孩子处理好一切的问题,会鼓励关心孩子,会陪着孩子。

丨 孩子频繁地推开自己面前的东西成人与孩子的视角不同,因此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兴趣都不同。

可能有的时候我们大人会给孩子一件自己认为很有趣的东西,给孩子玩耍,但是孩子会不喜欢,会推开自己面前的东西.

当家长询问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说我有更好玩的东西。

其实这时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孩子只知道有更好玩的东西,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说出来,他可能是想要冰箱里的某个吃的,也可能是想要地上放的某个小玩具,或者说是窗外飞的一只鸟,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我们就要多鼓励孩子,多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我们是家长,是孩子的依靠,当孩子迷茫的时候,家长应作出适当引导,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可以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然后需要孩子告诉我们他们想要什么,我们才可以准确的把他们想要的东西给他们。

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孩子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

丨 孩子紧张:不停摸脸,使劲拉耳朵有时候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家长会看到只有自己的孩子在坐着,不停地摸脸,或者使劲的拉自己的耳朵。

这就是孩子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的时刻。

这时候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表达的不是特别清楚,或者会干脆的告诉家长自己很好自己没事。

家长不知道的是这时候孩子的心里是紧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在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做游戏、表演节目、演讲或者见到自己害怕的长辈的时候,孩子会很紧张,害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给同行的小伙伴拖后腿。

因此,孩子会有一些小动作,如:不停地摸脸、使劲拉自己的耳朵、摸衣角等,这时候家长要理解、安抚和鼓励孩子。

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表现出来胆怯的时候,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真的不想做的话,咱们就不做了,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不要去责怪孩子。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和孩子在一起的,然后孩子就会放轻松去做这件事。

丨 昂首挺胸走路有时候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走路姿势很不同,孩子会昂首挺胸的走路,因为孩子平时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从来没有这么正式过,所以家长会感觉到孩子走路姿势跟以前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昂首挺胸走路是孩子表达自己高兴的一种方式。

孩子可能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些事在家长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很重要,孩子很开心,所以就会昂首挺胸的走路。

孩子可能做了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怕家长会否定自己,所以孩子就会用自己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高兴,而不去告诉家长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这时候家长可以去旁敲侧击的问一下孩子最近发生了什么,有什么让孩子高兴的事情,或者说孩子做了什么很了不得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去打击孩子,要鼓励孩子,要打心眼里觉得孩子很棒,孩子能感觉出来家长的鼓励。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有自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也愿意与家长分享,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些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 躲在妈妈身后当孩子见到妈妈的朋友,孩子会躲在妈妈的身后,这个时候妈妈是很希望孩子可以出来跟自己的朋友打个招呼,让别人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多么的优秀,多么的有礼貌,多么的可爱,但事与愿违,孩子往往会躲在妈妈的身后,家长莫急,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是自己觉得害羞,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变。

遇见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多和自己沟通,逐渐的和别人沟通,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和别人沟通。

丨 孩子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别处生活中,家长会问孩子喜不喜欢吃这个,喜不喜欢吃那个,要不要吃这个……

孩子会嘴上回答的家长的问题,眼睛却是看着别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的孩子亮亮就是这种情况,朋友说儿子最近有一些奇怪,就是看似回答问题,眼睛却看着别处,感觉孩子心不在焉的样子,这让朋友很是着急。

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是孩子心虚,这时候孩子心里想的是不要揭穿我。

孩子有的时候可能很想要得到,但是自己却不好意思说,所以要说“没有”;再或者说孩子犯一些错误,自己却不敢承认,也会说“没有”。

从侧面讲这也是孩子的防御心理,这时候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自己不会怪他,让孩子明白做了什么事情要勇于承担。

让孩子可以勇敢的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也可以勇敢的说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孩子就会更加想要表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 孩子紧握双手,一言不发当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紧握双手,一言不发的时候,请给孩子一个拥抱。

其实这个小行为表现出了他的心理:他此时很无助也很难过。

家长往往觉得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的了解都是慢半拍的,并不能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下不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不过,家长慢半拍也没关系,家长这时候可以给予孩子安慰和爱,爱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可以慢慢了解孩子在难过什么,然后适当的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也可以做一些让孩子开心的事情,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这样以来,孩子就没有那么难过了,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单纯。

关于孩子的“小行为”,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以上就是关于孩子的肢体表达,有些孩子并不爱表达自己,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去多多观察,从而协助和引导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