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谐星到综艺大咖,王祖蓝在瓶颈期顺利转型

提到《奔跑吧,兄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王祖蓝。这位身高只有163、节目中一直带着标志性头巾的男人,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欢声笑语。

直播类节目看似就是做做游戏、回答问题、说说笑笑,其实这种节目最考验人的应变能力。王祖蓝在《奔跑吧,兄弟》中应变强、笑料多、情商高。似乎王祖蓝为综艺节目而生,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祖蓝正经科班出生,他以一级荣誉艺术学士学历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因为父亲患癌症去世,家里负债30多万,他放弃深造,又因为身高、外貌不占优势,他选择了做儿童节目主持。

随即他在曾志伟的帮助下,转行做谐星。王祖蓝在TVB《荃加福禄寿》节目中,开始模仿众位明星,例如邓秀文、蔡少芬、蔡依林等等,因为风格夸张、惟妙惟肖,他引爆了全港人的笑感神经。

后来,香港明星纷纷向内地发展,王祖蓝也不例外。他依旧从模仿做起,凭借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正式出道大陆演艺圈,先后模仿金刚葫芦娃、容嬷嬷、龚琳娜等等。随着模仿越来越多,王祖蓝陷入焦虑。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王祖蓝更是坦言自己进入了瓶颈期,可以模仿的对象越来越少,而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自己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听歌的时候开始掉泪。

幸好,自己果断抓住了《奔跑吧,兄弟》这个直播类节目,顺利度过瓶颈期,再上演员生活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人都有的职业瓶颈期,到底有多可怕

不仅明星有瓶颈期,几乎99%的职场人士都会有瓶颈期。那么,瓶颈期到底是什么概念?

管理学上,把人的职业生涯分为7个发展时期,分别是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分化期、衰退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高原期,就是瓶颈期。这段时期一般发生在步入职场的第5-10年,也就30-35岁左右。在这段时期,个人的职业生涯会遇到一些障碍,跨过去,就能更上一层楼,跨不过去,就会停滞不前。

残酷的是,二八法则无处不在,在职场和商业上,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私人财富咨询机构Wealth-X在《2018年全球超级财富报告》中指出,1%的人控制着全球82%的财富。财富如此、财富的基石-商业社会亦是如此。也就是说,职场上仅有1%的人会跨越瓶颈期,实现跨越式成长。

而剩下的人庸庸碌碌,在中年危机中辗转反侧。他们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做着重复的事情,没有成长,更没有变化,真真正正的“30岁就死了,70岁才埋”。瓶颈期困难很多,危害很大,但是讲方法就会顺利度过。

真正厉害的人,遇到职业瓶颈都不会一味的沉沦,而是不断升级思考,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个方法,帮你度过瓶颈期,迎来事业新高度

01 引入“鲶鱼”,合理设置假想敌,学会持续成长

鲶鱼效应是指,在沙丁鱼长途运输中,如果放入几条鲶鱼,沙丁鱼的存活率反而更高。因为鲶鱼在扰动沙丁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沙丁鱼的求生能力。

我们在职场上,也需要鲶鱼,而假想敌就是我们的鲶鱼。如果合理设置假想敌,也会不断刺激自己的求生能力,从而实现持续成长。

咱们国家的兵乓球在各种比赛上都几乎包揽了前三名,可是在200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却不敌瓦尔德内尔领军的瑞典队。

瓦尔德内尔可是“乒坛常青树”,有着“游击队长”之称。因为他耐力足、弧圈球功力深厚,而且深更乒坛20多年,一人对抗了中国6代国手。从蔡振华、刘国梁、孔令辉,再到马林、王皓,中国选手一直把抢到的瓦尔德内尔当做假想敌,才保持了持续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永浩在锤子科技冬季新品发布会曾经说过,当你从事一个行业的时候,如果你有点出息,至少要把前三名当成假想敌,当成你要学习和超越的对象,而不是盯着第四、第五、第六……

在工作中,把优秀的同事当做“假想敌”,努力向他们学习,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嫉妒心蒙蔽双眼,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合理设置假想敌,就是为自己引入了“鲶鱼”,这样会促进自己持续成长。

02 克服约拿情结,学会主动成长

我们一直以来受的教育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是上学时面对老师的夸奖,还是工作后面对老板的赏识,我们都感觉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没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久而久之,就患上了约拿情结。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除了提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还有一个理论非常重要,但是名气略小,那就是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是指人们不禁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这种心理障碍会阻碍自我实现。

也就是说,职场人士有时明明自己有实力,但是没有勇气去进一步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心灵捕手》里面的主人公。他明明智商超群,却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一名清洁工。虽然能够一次又一次轻易解决出教授留在黑板上的难题,但是却由于“约拿情结”始终不肯继续深造。当他勇敢面对自己的时候,就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能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场士亦是如此,明明有的人有能力、有抱负,但是偏偏不肯努力。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信心,学会主动成长。职场上,很少遇到人带你成长,只有自己主动,才不会原地踏步。

03 把目标记在心里,学会低调成长

刚才我们知道了持续成长、主动成长,是不是有些动力满满,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要努力工作死磕瓶颈期,尽快升职加薪了?千万不要!

把目标告诉别人,就失败了一半,我们更需要的是低调成长。

在TED公开课《不要公开个人目标》中,科学家指出宣布个人目标与目标达成呈负相关。

原来,心理学家分析:当别人对你的目标表示鼓励、支持的时候,会给你造成一种“意境实现”的错觉,这时你会满足感上升,动力下降。更别提,如果有人打击你的目标时,你会变得沮丧,毕竟“越挫越勇”只是少数人的状态。

《韩非子·说难》中有一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要成功,先闭嘴,把自己的目标记在心里,默默低调成长,方是职场正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警惕个人产能曲线,实现跨越发展

有时候,我们默默努力、持续成长,但是仍然毫无成绩,依然在瓶颈期内苦苦徘徊。这时,我们陷入了个人产能曲线的陷阱。

个人产能曲线是指我们沿着某一路径持续努力,但是在不同阶段,努力带来的效能是不同的。

在第一阶段,个人产能飞速增长,职场人士每天都会感觉收获很多新技能;第二阶段,我们会觉得付出、收获不成正比,有时候很努力,但是带来的收益却很少;但是到了的第三阶段-效益递减阶段,在这个阶段,即使再努力也无法产生质变,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及时转变方向,实现跨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BA巨星科比,如果坚持不退役选择继续 打球的话,很可能随着年纪变大、体能更不上,职业生涯会逐步暗淡。于是,他选择了退役。

但是,科比却转行做了编剧,他配音的《亲爱的篮球》,甚至在2018年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从篮球到编剧,科比通过跨界发展走出了个人成长的瓶颈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瓶颈人人都有,跨过去就会变得卓越,停滞不前只会一生平庸。只要你讲方法、肯努力、敢面对,就不怕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