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监管部门下发了一张金额最大的虚假广告罚单,金额为3673.04万元。

这本不值得一说,但看到被罚企业名称与被罚原因后,我们决定写一写。据公开报道,被罚的企业名叫达利集团,被罚的原因是利用根本不存在两个公益机构虚假宣传。

以至于查处此案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局局长怒斥说:“这跟骗子有什么区别!”

被罚的叫达利食品集团,这是一家什么企业?我们先看看其官网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利食品集团诞生于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自1989年创办至今,历经二十余载飞速发展,达利集团已成长为收益过百亿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2015年11月20日,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份代号:3799.HK)。

达利食品集团根据行业特征,精心布局,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18家子公司共30个食品、饮料生产基地,1个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1家包装彩印公司,同时,集团构建享誉业界的黄金销售渠道,组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以上是官网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达利食品集团,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提到该集团旗下的产品,估计所有都耳熟能详:包括“我的可比克”——可比克薯片”;“团团圆圆达利园”——达利园面包“好吃点,好吃你就多吃”——好吃点饼干;“中国凉茶和其正”——和其正凉茶“喝乐虎,提神抗疲劳,激发正能量”——乐虎功能饮料,以及豆本豆豆奶、达利园花生牛奶等。

其官网介绍说:达利集团专注食品行业,形成食品、饮料两大支柱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以大平台、高密度、立体化的品牌推广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旗下“达利园”糕点、“好吃点”饼干、“可比克”薯片、“和其正”凉茶、“达利园”花生牛奶、“乐虎”功能饮料,已成为各行业知名品牌。多产业多品牌的发展战略,使达利集团成为在食品和饮料行业都具有规模与实力的企业。

如此知名的企业,业绩当然也很惊人。3月27日,达利食品公布2018年业绩报告。2018年,达利食品实现收入208.64亿元,业绩再创新高。

然而就是这家年营业额高达208亿元的食品集团,却因一次看似普通的投诉,最终引发一起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行政处罚案。

事情还要从2018年8月7日说起。当天,淮安市一名钟姓消费者在一家超市买了两罐可比克薯片,罐身上印有“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10个大字。根据提示,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结果很失望——活动已经结束,无法抽奖。

钟姓消费者很较真,他觉得:既然抽奖活动已经结束,为何印有抽奖活动说明的商品还在销售?

很不爽的钟先生决定投诉,于是拨打了当地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投诉。(小编提醒:便民服务热线也称市长热线,电话号码为12345,全国各地都设有此号码,如遇到消费和不公问题,可直接拨打。

第二天,淮安市涟水县市场监管局接到便民热线转来的投诉线索,于是立案调查。

话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可比克薯片的生产商是大名鼎鼎的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这样一家大公司是怎么欺诈的消费者呢?调查此事的当地市场监管局最初也怀疑,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在证据面前,估计连执法人员都惊了。

可比克薯片罐体上的活动说明文字宣称:“达利食品集团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发起‘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公益行动……”

另一种可比克产品罐体上的文字则宣称:“消费者选择助达利食品集团进行捐助的金额,将由达利食品集团全部捐赠给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

“据我们了解,上述广告中提到的两个机构根本不存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引述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城区分局局长郭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小编绝对没有造谣。中国市场监管报刊发的《“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的背后是什么?》文章中清晰地写着:记者看到一张民政部向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出具的公函,主要内容是:我部未登记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出具的时间是2018年8月2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去年11月5日也给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出具“情况说明”:2008年年初,基金会确实设立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但当时合同约定有效期为3年。因此,2011年下半年该公益基金已经撤销。

是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早在案发的7年前就撤销了。而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同时澄清:从未与达利食品集团进行过任何合作。

但问题并不止这些。据媒体报道,罐体广告中还说:此次活动共设有中奖红包总数1.45亿个,中奖率约为36%。其中,一等奖1888个,奖金1888元……

这道算术题很好算:按36%的中奖率和红包总数1.45亿个计算,活动期间产品市场投放的总量应该超过4亿个可比克薯片罐体。但是,涟水县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达利集团投放市场的产品总数仅9000多万个(罐)。
多出的哪来的?达利食品集团出具的“情况汇报”是这样解释的:如销售实现预期,则我公司派出的红包总数可达1.45亿个,但最终能派出的量亦需消费者的实际购买数、兑奖数或弃奖数而最终确定。

媒体讥笑说:这个解释有点含糊其词,但意思大家应该都看得懂。

达利食品集团同时回应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和“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的问题:因为广告设计人员的“疏忽和理解错误”,导致有极少数错误标识(约6000张)混入生产和销售环节。

这个解释果然很.......wc

媒体报道说:“情况汇报”在不断解释,但办案人员自有判断,认为达利食品集团打着捐赠非遗项目的旗号推销商品,欺骗消费者,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涟水县市场监管局查明,“可比克活动装薯片”已经销售9182.6万罐,每罐广告费为0.1元,合计广告费用为918.26万元。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即对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决定对达利食品集团处罚款3673.04万元。

对于这个处罚,达利食品集团很有意见。

达利食品集团说:本次有奖销售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即使有错应受到处罚,罚款金额也不应该如此之大。但达利食品集团的申辩意见并没有被采纳,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坚持认为,达利食品集团推出“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销售活动,目的是为了引起消费者关注及利用消费者热心公益的心理促销产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该促销活动的文字说明可以定性为虚假广告。

6月17日,涟水县市场监管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达利食品集团处以3673.04万元罚款,上缴国库。

再说达利食品集团。据官网介绍,达利食品集团创立二十余年,在不断发展企业的同时,集团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方面,还是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官网介绍说,至今,达利累计捐赠超过人民币5亿元,先后两次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网还介绍说:达利集团用心苛求品质,诚信经营,把质量作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用心使消费者安心,用心使消费者称心。集团用心创造更高质量的食品服务于消费者。以企业强烈的责任心保证产品的高品质,用心缔造消费者的品质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达利食品旗下“和其正”凉茶曾因涉嫌虚假宣传,成为《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首例被起诉的产品。

报道称,2009年底,职业打假人王海将达利食品集团、销售商以及广告代言人——影视明星陈道明诉至法庭。不过,该公司发声明表示:其具备全部合法生产、销售和其正凉茶产品批准及许可手续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本不存在所谓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