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除了正面的武装攻击外,还包括了敌对双方心理上的较量。心理战的目的之一就是团结本民族,上下一心,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以正义的形象争取战争的胜利。

而这一心理作战的方式,居然出现在日本在中国发行的日伪钞票上,用隐藏的密码传递着日伪统治下的不屈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为了加强金融垄断,在中国各地设立银行,发行货币.以套取物资和应付巨额军费支出,老百姓将这些纸币称为“汉奸票”或“走狗票”。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在他们的监制下发行的钞票,却在默默的传递着赢得民心民意和鼓舞士气的宣传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明显的是,1938年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孔子像系列中的一张。这张一元的纸币上,原本设计的是孔子执交手礼的形象,孔子双手合交叠于胸前,这一手势的礼仪是用于学生对老师行礼后,老师还礼之用。然而,这套纸币中却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图案,雕刻师把孔夫子的手势换成一个不雅的动作,这一动作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被认为是下流的,它表达了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深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张明目张胆的反抗形象外,爱国的雕刻师们还使用动物隐喻来表达国人对傀儡政府的蔑视。1942年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一张100元的纸币正面的边线上散落着一对狼头的大致形状,狼嘴和鼻子却清晰可见。在中国文化中,狼被认为是贪婪的象征,这里隐含了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领土及财富的巨大贪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张纸币上也是动物隐喻,在1940年发行的10元纸币上,纸币正面的边缘有一系列半个乌龟的图案。乌龟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还有另一层含义:龟儿子,龟孙子,乌龟王八蛋。雕刻师们将这些隐藏的图像插入雕版中,是他们在伪政权下生活的一种幽默消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外,钞票雕刻师们还把宣传信息做成编码隐藏在钞票中。在伪中央储备银行1940年发行的五角纸币中,背面的英文字母C、G、W、R和S被小心地摆放在纸币的装饰纹样上。这些字母被解读为Central Government Will Return Soon的缩写,意思是“中央政府很快就会回来”,这是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人民的心声和希望。这张钞票经过了三次印刷,有红棕色、橙色和紫色,没有被日本人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伪中央储备银行又发行了一张200元人民币的纸币,上面同样隐藏着一个宣传信息。它在纸币的正面和反面隐藏了字母U, S, A和C。这些字母被解读为United States Army Coming,意思是“美国军队到来”。这一次的设计没能像前面的版本一样逃过日本人的眼睛,被激怒的日本人努力召回这一版本的纸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钱币剪贴簿》中记载,这张200元纸币的雕刻师是常纪伟,他在日本人发现了这些字母的含义后被杀害。另一位雕刻师郑贵仁受到日本人的通缉,他逃到香港而幸免于难。

1945年伪中国央行发行的最后一张10万元人民币纸币上还有另一个爱国图案。这张纸币的正面有两个“寿”字图案,当该图案被水平放倒后,它的含义就变成“亡者”或“已故”,它预示着日本侵略战争的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隐藏的字母确实出现在钞票上,但很多人对它们的真正含义却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中国人经常在邮票和纸币上放置秘密标记,是作为一种防伪手段。这些它们可能是爱国的象征,也可能是防伪标记,端看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活动中,除了这些雕刻师秘密进行的活动外,有的就是公开正面的利用钞票进行宣传活动。他们用橡皮图章把抗日口号盖在纸币上,或者在纸币印刷时,直接把宣传口号印刷上去,他们把满满的抗日激情进行传递,让中国普通大众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地守住自己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