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一起得诺贝尔奖的并不在少数,据统计,大约有6对父子曾共同分享过这一殊荣,布拉格父子就是其中一对。1915年,他们因为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年7月2日出生在英国坎伯兰郡,1881年他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1885年,23岁的布拉格继续在卡文迪什实验室进行物理学研究。同年,他去往了澳大利亚,担任阿德莱德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学教授,并在那里度过了23年的学术生涯。随后,他回到英国,先后在利兹大学、伦敦大学和皇家学院教授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布拉格的科学兴趣涵盖各个方向,他经常会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突破或成功后,便开始下一个主题。因此,他为许多学科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也因此而闻名。他身上还有一种科学家独有的幽默感,比如他曾调侃波动理论与粒子理论之间的争论,“物理学家在周一、周三、周五使用前者,在周二、周四、周六使用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阿德莱德的第6个年头,老布拉格的儿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出生,5岁时,小布拉格摔伤了腿,老布拉格居然自己打造X射线管,帮儿子照X光。从那时起,父子两人与X光射线有了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所料,小布拉格成为父亲学生,进入物理学的领域。作为“学二代”,他并未被父亲的光环所淹没,因为他自己足够耀眼,1913年,小布拉格进入父亲的母校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并对X射线与晶体结构产生了兴趣。当时,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已经发现,X光穿过晶体时会产生绕射现象,从而确定了X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5岁时的照X光事件后,布拉格父子再一次共同对X射线着迷。他们基于实验提出了布拉格定律,不但解释了X光绕射现象的模型,还实践了根据X射线的波长和角度,推算出晶体结构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他们还发明了X射线光谱仪,提供了科学测量谱线位置和强度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小布拉格只有25岁,至今他仍然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后的小布拉格,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1937年他成为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转向固体物理学,鼓励并开辟了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老布拉格获奖时已经53岁了,当时也正值一战期间,他将注意力转向了探测水中的声音,并花了几年的时间进行探测和测量,目的是寻找潜艇。战争结束后,老布拉格被授予爵位并在1931年获得了勋章。1935年,他当选皇家学会会长,也获得了15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2年至今,澳大利亚每年会颁发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并奖励给论文作者“布拉格金牌”,以此纪念布拉格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