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船一幕。

6月28日,《铜官窑传奇》开门迎客。这部被称为史诗级的演艺秀,也真正开启它的征途。

12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开启,长沙铜官窑远涉重洋。1998年,满载长沙铜官窑瓷器的“黑石号”沉船被打捞出水。2014年,“长沙铜官窑——陶瓷之路重要支点”专家论证会召开,长沙铜官窑被权威论证为中国古代釉下多彩工艺的发源地。2018年1月,何炅所守护的“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在《国家宝藏》掀起热潮。

时间见证长沙铜官窑的历史长度,新华联大型演艺秀《铜官窑传奇》也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屏带来变化多端的舞台。

全国最大LED屏

《铜官窑传奇》视觉效果放光芒

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建民更愿意从大格局来看《铜官窑传奇》,《铜官窑传奇》的视觉效果可以在全国的演艺秀中排列前位。铜官窑演艺中心内,有全国最大的LED屏,220㎡的LED屏从舞台的正中央向两侧延伸,左右两侧均有一块巨大幕布,在这里看影像,可以感受极大的视觉冲击。“当海水淹没的时候,你会发现左右两侧都是海水,就感觉整个人浸在水里。感觉更真实,可触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0㎡的LED屏,感受沉浸式体验。

在其他器械上,《铜官窑传奇》也紧紧发力。为还原海上丝绸之路,《铜官窑传奇》打造1:1原型的沉船“黑石号”;为呈现异国风情,团队打造印度九宫格建筑、埃及雕像,在舞台上立起立体的东南亚庙宇和黄沙埃及;为给观众展示更惊艳的演艺秀,舞台设置181套设备,包括一个三层升降台、大船升降台和一个单层升降台等。在台上,不止可以感受升降舞台带来的多元化,还有飞毯、波斯红灯等杂技表演设备,触发更多感觉开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毯的杂技表演。

此外,419台演出灯光变化无穷,让舞台时看时新;15套演出音响功放系统,满足音乐的全面需求。一块264㎡的透明屏、10套纱膜和1套全息膜,更为视觉提供设备保障。

在《铜官窑传奇》开头的美人鱼一幕中,纱幕打造隐绰的海底世界;在展现大唐盛世时,轻盈通透的冰屏则带来更立体的透视效果;在落幕前出场的全息投影,更让人直接感受技术的魅力。当男主角石柯与队友经历海上风暴,“黑石号”沉入海底后,在家中等待的采莲只等来幻想的石柯,一旦抱住便会烟消云散,这种只存在于影视后期的制作,也在直观的大屏幕上实现,丰富地表达采莲得知爱人遇难时的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大的埃及雕像,让舞台更立体。

精琢文化

史实背景让大型演艺秀不是“空架子”

《铜官窑传奇》的魅力不止宏大的视觉冲击,张建民表示,《铜官窑传奇》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再创作,故事从“黑石号沉船”的出水开始,也起源于长沙窑瓷器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记录。诗词中难舍难分的缱绻,也成了《铜官窑传奇》的感情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女主角双人舞,演绎一见钟情。

张建民介绍,为打造《铜官窑传奇》,从2016年开始,团队采风、搜集史料,咨询专家、打磨剧本。在第一幕“釉彩唐风”的第二场“千年窑火”中,团队通过考察湖湘巫文化,将原始女巫舞蹈的服饰定为宽裤脚、低腰、包胯、纹身、胸前陶器图案装点。在舞蹈中,巫女披肩长发的散开,原始风格的耳环及骨质项链及腰佩哗然作响,远古的质感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窑工舞蹈

在祭祀过后,20名半裸上身的“窑工”上场,通过阳刚的舞蹈,呈现拉丕、和泥、运送、烧制的制窑过程,展现长沙窑瓷器出土的魅力。

在第二幕“陶瓷之路”的第一场“商队起航”中,女主角采莲在码头跳起长袖舞,为爱人石柯送别。长袖交横飞舞,千变万化的姿态意喻心中五味杂陈。舞台前,还有两名跳着胡旋舞的舞女。胡旋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种,放在石柯即将远航前,更有深远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息投影技术,采莲抱住消失的石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莲跳长袖舞送别,两个舞女跳胡旋舞。

在历史铺陈、细节雕刻的基础上,用强有力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铜官窑传奇》不止满足了游客放松的心情,同时将文化记忆暗藏其中。新华联文旅发展演艺总苏春达介绍,《铜官窑传奇》最早的设定是建设新华联铜官窑的灵魂,三年时间的打磨,效果比预期更好。而导演张建民则更看好目前《铜官窑传奇》的发展,通过硬核的技术和饱满的内容,这是一场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大型演艺秀。

潇湘晨报记者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