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春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姑娘,从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去年9月份一头扎进社区,开始专心做起垃圾分类工作。一年不到的时间,她跑了上海88个小区,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类。哈佛毕业,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走街串巷,埋头与垃圾分类较上劲儿?

昨天是上海正式执行垃圾分类的第二天,周春来到周家嘴路的虹叶茗园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点。

一位哈佛毕业生,为什么会到社区搞垃圾分类?周春坦言自己的入门有点误打误撞。起初2016年学成归国的时,自主创业选择了有机农产品行业,哈佛生的标签让她轻松融到了两轮资,可是有一次她到一个小区去推销有机蔬菜,居委会主任的一句话把她给逗乐了。

周春:“问他们书记,要不要有机菜,她说有机菜我不要,我给你点钱,你给我做垃圾分类吧。啊?我说,还有这个事儿?原来政府急成这样了,愿意让我一个卖菜的去做垃圾分类,那我想这个刚需也够刚了,那就做吧。”

乐归乐,不过,善思考,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周春瞬间意识到,喊了快20年的垃圾分类,这回上海真的要动真格了。于是,周春毅然决然地退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决定从一个人干起,专心做垃圾分类。不过,理想美好,前行却很艰难,当周春单枪匹马来到延吉街道控江西三村推行垃圾分类时,这个50年代的老小区,高空抛物,甚至随地大小便的人都还有,垃圾分类这事,真的能做成吗?

周春:“大家心里都打鼓,那会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是什么东西?物业都不支持的,不来反对就不错了,就一个人做嘛。”

周春说,很多人都说她挑了一件最脏最累的活儿,可是当你走进社区,看着六七十岁的阿婆和老伯志愿者们,不顾居民们埋怨,忍气吞声地配合着自己的工作,撤桶、执勤,很多次自己也被感动的眼眶湿润。因此,与其说是她在坚持,不如说是这些阿姨和老伯们的执着推着她不断前行。

周春:“就是很感动呀,有一阿姨是癌症患者,她说我当年癌症很厉害的时候,居委都来看我的,我要记这个情,既然现在小区需要,那我就出来。还有些阿姨发着高烧,下着雨也不请假,她就在那里值勤。”

88个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95%,湿垃圾纯净度达到98%以上,就在大家因为这样傲人的成绩,向周春投去赞许的目光时,很少人会知道,最近的周春还承受着公司流动资金捉襟见肘的压力。

周春:“上个月开始发不出工资了,我现在去准备申请个人贷款,因为现在这个街道做了四个月,还没有拿到钱呢,政府采购就是这么久。”

周春说,一开始她就想的很清楚,仅凭热情和理想,以公益组织的形式推行垃圾分类是很难持续的,所以去年10月她成立了公司,目前全职员工8人,平均工资仅有五六千,员工里有的是海归,有的是拒绝了500强的高薪,为着同一个理想聚到了一起,她不能辜负这些小伙伴们的期望,自己会挺住,也必须挺住。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姚轶凡

编辑:陈丽

责任编辑:向晓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