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收看小编今天带来的文章。

服务质量1+1>2

从1994年顺应分税制改革而分设国税、地税两家,到2018年在新形势下国地税又归于合并。2018年7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为德州市税务局揭牌,并组织召开部分市县税务局局长德州座谈会。在新税务机构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际,记者近日赴德州采访,感受税务部门在深化税制改革、促进队伍融合、优化便民服务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成效、新面貌。

纳税业务快捷通办,企业不再“多跑窗口”

“国税地税合为一家之后,对于我们企业办税来说方便多了,原来要跑好几趟的事情,现在几张纸、几分钟就都解决了。”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佳对于税务机构改革有个很直观的感受,“以前有的税种要去国税局交,有的税种要去地税局交,而且纳税申报平台也有两个,得分别填写信息。而金三并库之后,申报平台合二为一,大大提高了公司财务的效率。”

王佳所说的“金三”是我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金税三期系统,原来国地税是用的两套金三系统,数据也很难互通。为了配合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金三并库让原地税和原国税的两套征管数据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通融合,打破了数据传递的鸿沟,减少纳税人数据资料报送次数,减轻纳税人负担。

金三并库带来了操作流程上的升级。比如说,以前为了完成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的申报,税务人员需要打开原国税金三系统完成增值税报表的填写,然后再切换至原地税金三系统手动填写附加税费报表。并库优化之后,税务人员就只要填写增值税报表,系统就会自动生成附加税费报表,直接点击就可以报送。纳税人办理业务也需要类似的流程。像这样融合办税事项还有很多,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升级提升了办税效率,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优化。

机构合并,并不只是实现“一厅通办、一网通办”的“1+1=1”。德州市税务系统积极落实“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持续精简资料、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纳税人、缴费人的办税流程、办税时间都得到大幅压缩,实现了,服务质量1+1>2。

“机构改革这一年来,我感觉能在网上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了。以前国税地税加起来,一个月得跑十多趟窗口;现在一个月也就去一次,对于一些减税降费的新政策,税务人员还会上门讲解。”王佳说,从一趟趟跑办税服务厅到网上轻松办理,从电脑办理到手机办理,办税正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

和合至善,业务钻研带动队伍融合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困难比预想的要大,成效比预想的要好。事合、人合我们做到了,也做好了;力合、心合我们做到了,正朝着更加融合的方向去努力和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除了业务上的融合,人员调整是机构改革的一大关键点。“最大的基础就是岗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德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亓圣平拿出一本《国家税务总局德州市税务局岗位行为手册》向记者介绍到,“通过岗责梳理,能够明确干部分工、确立工作标准、理顺互相衔接,不仅促进了新税务快速进入角色,更夯实了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记者在《岗位行为手册》上看到,岗位划分十分细致,每一个岗位都写明了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政策依据、风险点、防控措施、绩效考核、岗能匹配等九要素。“9个要素就是9个维度,对一个岗位进行了更全面、更细致、更扎实的描述,让每位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员能够像U盘一样‘即插即用’。”

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原国地税系统有很多干部要由正职转为副职。在德州,各县(市、区)局正转副的同志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大局意识。比如已担任县局长十余年的原宁津县地税局一把手杨家民主动让贤,推荐比他小11岁的原国税局长李波担任新税务机构“一把手”。“事业的发展后浪推前浪,让年富力强、工作有思路、有干劲的年轻同志担任一把手,对宁津县税收事业更有益处。”杨家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队伍同心,税收事业才能越走越远;干部同德,彼此距离才能越拉越近。德州市税务局按照总局王军局长提出的“和合至善”的理念要求,快速加强队伍融合,组建税种管理专家团队,合力研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房地产和建筑业为切入点的全税种管理,在团队作战、集体攻关中增进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日常的业务探讨中,队伍融合其实不用刻意强调,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德州市平原县王杲铺税务分局是个最基层的税务机构,局长李永刚介绍,“我们分局有4位工作人员,其中3人是原国税的,有1人是原地税的。新机构刚组建的时候,原国税的同志对原地税税种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原地税的同志与其一同研究学习。原地税的同志学习原国税知识时,更是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感慨。”

对文章有什么建议,请留言下方,小编看到后会改进的,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