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妈妈给小春买了一双新球鞋,买来的第一天,小春就迫不及待穿上了。

当天刚好学校上体育课,老师让孩子们踢足球,小春穿着新球鞋健步如飞。可能是鞋子稍微大了点,刚好鞋带又系得松,提起脚的一瞬间鞋子就飞到了围墙外。

外面刚好是一片树丛,没有路可以过去。鞋子找不回,小春就这样穿着一只球鞋回了家。

妈妈第一眼就看到小春的鞋子不见了,压抑着怒气问:“另一只鞋哪去了?”

小春刚开始还嬉皮笑脸地说:“这鞋子会飞,我就稍稍一用力,就飞不见了。”

妈妈听到这回答又好气又好笑,真想揍这孩子一顿。

“我平时就告诉你没事少嘚瑟,你偏偏不听,刚买的新鞋就用来踢球,你不知道这鞋多贵啊!”

孩子这次也没跟妈妈争辩,只是低垂着头。

妈妈接着说:“反正新鞋已经给你买了,你也穿了,也是你自己弄丢的,这下重新穿你以前的鞋吧。”

尽管孩子第二天老老实实穿着以前的鞋上学,也没跟妈妈多要求,但心情很不好。

不过妈妈并未打算再给孩子买新鞋,她这样处理,是希望让孩子长点教训。

本来孩子进入叛逆期,就皮得很,根本就管不住。小春妈曾听过一种“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知道不听话的后果,想着应该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她这种做法是对“自然后果法”的误解,孩子只感受到了沮丧,而没有真正获得体验,只能算是“借题发挥”。

01真正的“自然后果法”是怎样的?“自然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最早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基于少年儿童理智尚处于“休眠”状态而论。

卢梭提出:在教育孩子时,反对一切形式的说理教育,也反对用责骂、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

他认为,孩子应该在失败中主动吸取经验,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错误。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并自己从中反思,然后获得体验。

这种教育方式是合理的,只不过大多数家长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够正确运用。

02“自然后果法”要慎用一.大人不要过分强调和干预

很多父母在运用“自然后果法”时,总会不自觉干涉孩子,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带上自己的情绪。

孩子失误或犯错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帮忙。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容易产生烦恼的负面情绪,并最终会反馈到孩子身上。

就像前面提到的,孩子把新球鞋弄丢了,妈妈为了让孩子长教训,看到孩子心情不好,反而觉得自己的处理方法是合适的。

实际上,这只是妈妈主观的心里想法。孩子痛苦为难,不等于获得了事情带来的体验,可能注意力更集中在了应付父母的情绪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使用“自然后果法则”时,父母要明确知道,这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其本质在于,因为孩子的个人行为,获得了不好的感受。事情发生过后,孩子从结果中总结因果关系,进而自发修正不合适的行为。

二.起码要做到“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所谓“就事论事”,是指父母对孩子行为后的结果不进行刻意的批判和取笑贬损,不打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比如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但父母不能让孩子长时间看。一是看久了对眼睛不好,二是会影响学习。

但孩子待在电视机前就是不肯走怎么办?如果孩子很坚持,就跟他约定,看动画片就不能吃冰激凌。

孩子可能会一时答应这个要求,过后忘掉,父母一定要坚定不动摇。

既然已经选择了看动画片,就要接受没有冰激凌的事实。

哪怕孩子使用哭闹的办法,父母也可以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反正不要随便满足孩子的要求。

在父母这里屡屡受挫,相信一次两次之后,孩子自然会明白其中的规则,知道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招并非对所有孩子都效果明显。对于叛逆的孩子来说,运用“自然后果法”,需要更加谨慎。

因为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可能父母做某件事,一些孩子会觉得这是“为我好”,而在叛逆的孩子看来,却是在变相“惩罚”自己。

在叛逆的孩子身上“自然后果法”用不好,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因为行为后果的关系,把愤怒转嫁到实施“自然后果法”的人身上。

这时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影响亲子关系。

对待叛逆的孩子,想要运用“自然后果法”,父母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进行,记清楚下面三个规则。

03面对叛逆期孩子,用“自然后果法”能否做到这几点是关键一.要善于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虽然前面提到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大人不要强调和干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让父母完全不管。

一般情况下,光是行为产生的后果本身,不足以让孩子有所领悟。关键时刻,还需要父母的引导,让孩子往正确方向思考。

如果父母以为任由孩子犯错,就能让他明白道理,那这样的孩子可以成为天才了。

天才本来属于个例,放任自流的方法并不能广泛运用于大众,因而关键时刻,父母还是要出面,这其中的“度”需要用心把握。

二.告知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其实,判断对错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毕竟很多事情都拥有双面性,总用对错判断也不完全正确。

不过,教育孩子时,还是要大概给孩子判断对错。比如基本的是非善恶,何可为何不可为,都要尽量告诉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犯了错,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错。父母需要告知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只有弄清楚事实,下次面对同样的情况,孩子才知道需要承担的后果。

三.必要的需提前跟孩子说清楚

叛逆的孩子并不喜欢当温室里的花朵,很多时候他们更喜欢给父母带来一定影响。

所以,在决策一些事情时,父母要先告知孩子,这么做会承担怎么样的结果,让孩子心里有个底。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惹恼孩子,爆发冲突。

比如到了规定的时间,孩子不去做作业,第二天就可能就没有玩乐的时间。

当孩子犯错正在忍受痛苦或是遭受惩罚时,父母不要像小学生一样在旁边起哄。最重要的是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切记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自然后果法”并不是完美的教育法则,要收获效果,最基本的还是父母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制定的方法,才会让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