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文案人,我们时常会听到一句话,那就是深挖客户的需求,但这个需求是急迫的还是生活中存在但不紧急的?你始终未能触及顾客消费者真正想要的点,因为绝大多数的文案人和消费者关注的点是不太一样的。

写文案的人始终都在强调卖点,给产品不断塑造差异化的价值,甚至自己都感觉这些卖点棒的不行,只希望顾客也能像我们一样,把这件产品当作如获至宝,但是可能最终等来的只是:产品再怎么棒这和我有啥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得重点阐述一下一个最简单的文案逻辑,那就是:

1,我为啥现在就得买呢?
2,说的这么厉害!谁知道真的还是假的?
3,我为啥得买你的东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一个问题最容易出现,那就是“我为什么要买呢”,无论说多少卖点,消费者都会这么想。

这其中透露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用户只会关心和自己相关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因此要想让他们关注 你的产品,那就首先得让他们意识到这件事和自己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淘宝为推广农村淘宝这个问题时,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个特点,打出了一句“与其东奔西跑,不如加盟农村淘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蕴含了一个什么定理呢?那就是想办法给消费者制造一个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的某些缺口,然后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稳定局面给打破,这样就会让他们产生缺乏这个东西会产生不便的感觉。

这就引出了一个词:痛点,能否让顾客重视起来的关键点,只有那些没有满足,而且急需解决的痛点才是人们重点关心的议题,让他们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目前的现状是不合理的,他们才会改变自己。
找准急需解决的痛点,越精准越好,然后用文案重点阐述这个痛点,让他们产生共鸣,将好处与害处都说出来让他们判别,与之对应的公式就是文案中的典型公式:具体痛点+解决方案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公式对于文案人来说,这个公式是就是个入门的小儿科,用了太多年的公式了,都老套的不行,但是拿出他的效果说话说话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如大众化的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治,马上用亮甲。
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白加黑
这就是典型的描述痛点,然后给出具体方案,看上去很是平淡,但却深入人心。
进入第二个例子,大家平时都很忙,忙着上班忙着解决各种事物,因此没时间做早餐,但是呢又得吃的营养点,这样才能跟的上一上午的付出,但是呢,外面的早餐品种不太多,营养价值有时又挺低。
于是有一个早餐机就打出了这样一个文案:早餐不知吃什么?XX早餐机可让你多睡半小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就是典型的痛点+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人性里,人人都渴望美好,对自己未来有好处的东西,趋吉避凶的定理什么时候都有效,因此尝试过无数种文案方法的你,关键时刻依旧会想到这个“公式伙伴”。

好了,今天要介绍的到此先告一段落了,我是苏晓,社群空间站站长,新媒体多平台写作者,想了解更多商业 社群 营销等相关的知识点,点击关注我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