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台背回填基底处理、圆管涵抹带定型钢模板、

滚焊机钢筋笼加工配对试拼……

这些听起来“不明觉厉”的技术,

正全面运用到通皋大道的施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基坑放坡面进行彩条布覆盖,防止出现亏坡等现象。

28项“微创新”,铸就品质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虽是梅雨时节,在通皋大道工程施工沿线,机声隆隆,铲车、翻斗车、压路机机械来回穿梭,处处是忙碌的施工建设场面。记者从如皋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6月底,项目土方施工已完成过半,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20%。目前,土方桥梁施工,梁板预制正在全速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皋大道位于如皋中东部,北起顺接如皋市海阳南路,终点至G204,顺接南通铁路西站枢纽,路线全长28千米,其中如皋段全长22.46千米。通皋大道的建设将发挥快速路网的功能,是如皋城区—南通城区—沪通枢纽的联络快速通道,实现了与沪通城际铁路、锡通高速的无缝对接。对如皋融入南通快速路网,乃至融入苏南、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开工以来,来自施工一线的28项微创新使施工速度加快、质量明显提高,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微创新 ”的新路子。

一线施工能手,变身技改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继源

田继源是通皋大道K5标段的一名普通施工技术人员,他在对盆式橡胶支座施工时发现,支撑垫石支座螺栓孔常规采用预埋PVC。混凝土浇筑过程中,PVC管容易移动产生倾斜、移位现象,造成支座安装困难。“PVC管底部采用塑料封堵,容易破损或者上浮,造成螺栓孔中有杂物或深度不足。”于是,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设计了《支撑垫石预埋孔固定装置》,全面应用在通皋大道东司马港大桥项目上,解决了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思远

道路施工,沟塘清淤通常采用集水坑明排水的方法施工,此法仅能排掉沟塘底的明水,如果沟塘底比较软弱,即使在回填碎石后仍然会出现弹簧土,不能保证沟塘水泥土回填的压实度。“特别是如皋地下水及浅层地表水丰富,这种情况更加出。”通皋大道项目二部的陈思远,提出引进房建基础降水的施工理念,率先采用管井降水、干法作业的沟塘回填新工艺,真正实现了干法作业,从而保证沟塘底承载能力,确保水泥土的回填质量,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首席质量官上线,质量源头可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困难,而技术创新,则成为通皋大道项目建设的“主旋律”。项目部将工地打造成工人技术的“大课堂”,开展了“人人上讲台”“我是发明人”系列活动,通过工艺微创新、设备微改造,提升施工精细化水平,让一线技术人员始终保持创新创造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宏琛查看施工现场

“工程质量是交通的生命和牌子,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责任质量溯源体系。”通皋大道首席质量官孙宏琛告诉记者,项目开工以来,已经开展固定箱梁内模板可拆卸式拉杆装置、腹板倾斜度检测工具、支座预埋孔固定装置、架空现场电缆支架、桩头环切施工、钢板围墙应用、暗埋配电箱、圆管涵抹带施工等实践,在工程管理、桥梁施工、路基施工等方面共形成28项微创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土方填方的施工,预制梁厂箱梁预制每月达到80片。”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司马港大桥进行主墩墩身施工和挂篮施工,龙舌线大桥进行现浇箱梁承台和墩身施工,跨锡通高速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保证今年8月架梁。

来源:江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