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即将进入市级验收阶段,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革新村,率先采取农民集中居住模式,腾挪出各类地块,用于环境提升和产业导入,同时,随着村域内“召稼楼”古镇的二期开发启动,农民收益将再上台阶。走进革新村,不仅仅是白墙黑瓦、桃红柳绿,更能感受到它“热气腾腾”的内生动力。请听上海电台记者俞倩发来的报道:

“这个房子新的,看上去舒服了呀,喜欢的所以挑了呀,这个房型,一间是三层的,旁边两间是露台,你看我女儿,现在在国外,她看到这个露台,很喜欢,喝喝咖啡,乘乘凉,真的是很洋气的。”

虽然正是梅雨季,在浦江镇革新村的两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黄家宅和徐家宅,102幢新房正在加紧施工中,一套套白墙黛瓦的农家宅院已见雏形,村民自发在新的宅基地上当“监工”。革新村党总支书记王耀忠说,去年11月刚动员大家从村里16个分散居住点“平移”到集中居住点生活时,难度不小:

“有人家房屋建造的年份比较短,然后到新的地方又是一笔投入,这一次我们是严格按照人员结构来给你核准宅基地的占地区域,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减少占地,比如说你现有人口3到4个人的话,那么我们给你的宅基地的占地就是160个平方。”“堤外损失堤内补”,等村里把多套房型设计图给村民选择时,大家的质疑声平息了,虽然宅基地有所减少,但是房屋的建筑面积与原来持平,结构更为合理。村宅“平移”后腾挪出来的土地,则成为革新村发展的“聚宝盆”,浦江镇乡村振兴推进办主任许晔婷说:

“我们整个农用地、水域面积是增加了,形成了一个生态宜居的状态,还腾出了一个1.93顷的商服用地去盘活产业,去给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一个发展动能。”

这块商服用地紧贴“召稼楼”古镇,是二期开发的主要地块,届时近4万平方米商铺和办公楼宇的上千万租金,将分红给村民。而这仅仅是收益的一部分,古镇公司总经理叶平说,他们还将统一“收编”61栋村民暂不居住的农家宅院,打造成互助养老项目、民宿和文创工作室,以此留住古镇游客:

“古镇为什么留不住我们的游客?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好的住宿,趁着这一次示范村的建设,我们想把民宿放在这一块,既能够让游客有一个去处,又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

空间有了,硬件造了,更为重要的是“理念新”。许晔婷说,浦江镇已经出台了小经营备案政策,古镇里的美食,到了农户家里也能吃上:

”他说他想开奶茶铺也可以,有一些老百姓很会自己做一些塌饼这种传统美食,当地特色的美食也是老百姓致富的一个途径,激发我们内生的原动力。”

夏天温热的风吹过,革新村的变革即将起航,村民们围坐在河边的文化客堂间里,憧憬着未来,门外,桃红柳绿,碧波微荡:

“谈谈这个新农村好哇。现在弄好了环境赞哇。“”对面种的是桃树。“

”望出去赞来,漂亮来。“

”吃好饭么兜一圈,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俞倩实习编辑:范鑫晨编辑:陈丽责任编辑:向晓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