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田埂观光台上眺望,田家寨村猕猴桃园像一片“绿色海洋”。贺冬鹏/摄

秦岭北麓,渭水之南,陕西眉县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猕猴桃最佳优生区。7月3日,“春风又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金渠镇田家寨村,该村3600亩优质猕猴桃已经结满了累累硕果,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该村加大科技投入,盛产优质猕猴桃,201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00元,远高于眉县平均水平,成为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样板。

技术培训助力贫困户脱贫

“我家改良了6亩猕猴桃,去年第一年挂果,纯收入2万多块钱。”田家寨村贫困户骆金有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辛苦一年收入几千元,女儿在上大学,还欠了一些外债,生活捉襟见肘。

2018年,嫁接的果树开始挂果,产量约12400多斤,一斤可以卖3块多钱。头年挂果就有这样的收入,让骆金有十分开心,他说等过几年到了盛果期,产量会翻几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金有给记者讲述他的猕猴桃收成情况。贺冬鹏/摄

“以前技术不行,种出的猕猴桃品质不好,现在通过技术培训,产量一下就上去了,品质也好了。”骆金有说,近几年村上组织技术培训,教他们如何施肥、受粉、耕作,以及修剪果树,不仅提高了果树产量,也提升了果子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区严格控制一株猕猴桃树80到90斤的培育标准。贺冬鹏/摄

据了解,田家寨村有贫困户25户共78人,通过猕猴桃种植,其中23户达标已经退出了贫困户。金渠镇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孙乐斌表示,田家寨村组建团队按时按季进行种植培训,并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解决缺乏技术的实际困难,促进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也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

打造田家寨猕猴桃产业

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田家寨村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据了解,该村早在1998年引进了第一批猕猴桃树,当时只有12户种植,因其为新生事物,村民一时接受不了,推广缓慢。

“当时群众吃不准,害怕发展面积大了以后销售有问题。”孙乐斌坦言,猕猴桃种植之初,村民并不看好。之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基地在村里建立,有了基地支撑,村干部推广,2004年田家寨村整村推进,开始了猕猴桃的种植产业之路。

近年来,田家寨村依托猕猴桃产业助力脱贫,创新开展“五包三帮”,成立了田洪、田老大猕猴桃合作社,并进行猕猴桃作务培训和标准化技术推广,着力打造1300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成为眉县“乡村振兴重点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孙乐斌谈起该村的猕猴桃产业信心满满。贺冬鹏/摄

“田家寨的猕猴桃品质在全县都叫得响,技术在全县也算比较先进。”孙乐斌告诉记者,目前,该村猕猴桃销售主要依托当地几个大的果品公司,以及类似于合作社的果品销售团队。

但包括田家寨在内的眉县其他村镇并不满足于单一种植,还想要拉长产业链条。“一个短板是我们产业链比较短,所以要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猕猴桃深加工的企业。”孙乐斌告诉记者。

产业兴则乡村兴

田家寨村通过种植猕猴桃脱贫致富、振兴产业,是眉县全域培植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优势的一个精彩缩影。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眉县聚合全县产业发展优势,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自力更生,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产业脱贫思路,先后投资2.6亿元,将贫困户镶嵌在猕猴桃产业链上,让群众共享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产业兴,才能群众富,更能人才聚。据孙乐斌介绍,田家寨村猕猴桃产业已经开始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做电商,在网上销售家乡的优质果品,产业振兴带来人才振兴在该村逐渐显现。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田家寨村因地制宜转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或将成为眉县乡村振兴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