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泛滥,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在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中说道“惯子如杀子”,这里的“惯”指的就是“溺爱”。

殊不知,溺爱是孩子成长的毒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前段时间,一个女子当街扇母亲耳光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据了解,原因是该女子经常在外不回家,事发当天刚好在楼下被附近熟人看见,于是打电话通知其母亲。母亲下楼后与其交谈,没说几句之后,便开始对母亲大打出手,连扇了好几个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以上这种孩子打父母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当然不排除熊孩子的可能,只是各位父母必须知道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他们的种种问题往往都是家长溺爱出来的,惯出来的。

六大溺爱特征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长的地位高于一切

什么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孩子转,这样很容易误导孩子的性格养成: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小太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

2、当面袒护:孩子做什么都没有错

在很多父母心中都认为,因为是孩子,所以他们做了任何错事都值得被原谅。于是在各种绝佳的教育机会中,总会有人出面袒护,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谁小时候不是这么调皮”等等,殊不知,之所以出现熊孩子的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轻易满足:对于孩子有求必应

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满足什么,就差搭个楼梯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这样娇惯出来的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更不知何为吃苦,出社会很容易有挫败感。

4、生活懒散:包办孩子的一切

在生活中的无度无量的纵容,只会助长孩子的懒惰因子,逐渐丧失自己的生活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激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做人得过且过即可。

5、剥夺独立:创造最好的“温室”环境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于是便打着爱的旗号剥夺孩子的独立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是最为真是的写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最日常的生活部分,这种“温室”里长出来的小花朵,很容易养成胆小怕事,丧失自信,依赖别人的“畸形”性格。更有甚至,在家里称王称霸,在外面胆小如鼠,这都是较为严重的性格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大惊小怪:过分紧张孩子的一举一动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往往是过度紧张的家长造成的。孩子一点小摔小闹时表现得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半步,养成懦弱胆小的性格习惯。

溺爱的危害溺爱有两种: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

包办型溺爱是家长在制造另外一个自己,让孩子为父母而活。

包办型溺爱的两大严重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迷失与内疚的并存。在包办型溺爱环境中长大的人习惯性地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他们习惯性地顺从他人的决定,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答应,没有内在的自我界限。

2、隐蔽性的极大的愤怒。这种愤怒是从小到大累积的大大小小的挫败感所形成的。

纵容型溺爱使家长制造出自己的敌人。

纵容型溺爱下长大的人,通常有三大弊病:

1、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粘到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会成为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们只知道索取,让亲人关注自己、满足自己,却拒绝对亲人付出,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2、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的伤害别人。当他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时候,他们会呵斥对方,甚至用伤害自己来达到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爱无能。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以自我为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于,却没有机会领悟到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并且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因此,各位父母若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请深爱,而深爱的意义就在于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再谈及其它。(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