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听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荡一粒沙,从此便形成了撒哈拉。想想还真的是挺浪漫的。

首先读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首先有三点感慨,一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的是挺佩服三毛的那种勇气,但我不想去沙漠,我想去北上广浪漫之都巴黎看看。想想余生那么长,幸福这么短,有机会一定要要敢想敢做才行。第二,浪漫的爱情可以不畏艰险,敢闯敢拼,套用高晓松的话来说,生活不止眼前沙漠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爱情,也就是理想与爱情同行,并留下优秀的文章。第三,真正的爱情不需要有多好的物质条件,哪怕物资匮乏,就像三毛所言,和荷西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就像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书中共有17个小故事,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荒山之夜,白手起家,天梯。荒山之夜,见证了三毛和何西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故事,令人不禁潸然泪下。白手起家,见证了他们从一无所有慢慢构建家庭。天梯让我看到勇敢的独立的三毛,作为一个坚强的女子,独立勇敢学习各种生活必备技能。
故事还是从头说起吧,当三毛下了机场,初次见到沙漠,拖着一路拖着笨重的行李,跟随何西来到了坟场一样的家,她写道:“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是如此的,自然的是,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文字如此的优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令我读来是此的畅快。沙漠被三毛写成了这样坚强有力量令人回味的文字,读来不禁令人感叹[em]e400825[/em][em]e400408[/em]。
有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当三毛在坟场旁和荷西共同白手起家,物质匮乏艰难粉厂,破旧沙土房,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那个家只有周末才有男主人。一周一次的分离总是令人感伤,所以三毛总是独立面对诸多生活的难题,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生活,总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使自己适应下去,他说总庆幸母亲没有再没有千里眼,不然她美丽的面颊为他最爱的女儿浸湿了,因为三毛从小便视如掌上明珠一般的人物,但她并不气馁,她说能多几种生活经验,总归是可贵的。
最喜欢的便是三毛的那句:“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去尝一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她的确做到了,他令人敬佩,令人景仰,他敢想敢做敢于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真佩服你,三毛!相识何必相逢,相逢何必相识,我是你未见过的朋友,也是你忠实的倾听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毛你是好样的。
以下节自书末尾,尘缘一节,知是甚好,与诸位好友共享。
父亲母亲一生吃尽我的苦头,深知荷西亦不会有好日子过,来信千叮咛万恳求,总是再三的开导,要知足,要平凡,要感恩,要知情,结了婚的人,不可再任性强求。看信仍是笑。早说过,收了就是收了,不会再兴风作浪,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父母不相信女儿真有那么正,就硬是做给他们看看。
这一番又一番风雨,摧得父母心力交瘁,我却干脆远走高飞,连头发也不让父母看见一根,临走之前,小事负气,竟还对母亲说过这样无情的话:“走了一封信也不写回来,当我死了,你们好过几年太平日子。”母亲听了这刺心的话,默默无语,眼泪簌簌的掉,理行装的手可没停过。
真走了,小燕离巢,任凭自己飘飘跌跌,各国乱飞,却没想过,做父母的眼泪,要流到什么时候方有尽头。飘了几年,回家小歇,那时本以为常住台湾,重新做人。飘流过的人,在行为上应该有些长进,没想到又遇感情重创,一次是阴沟里翻船,败得又要寻死。那几个月的日子,不是父母强拉着,总是不会回头了,现在回想起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遗恨,只幸当时还是父母张开手臂,替我挡住了狂风暴雨。
过了一年,再见所爱的人一捶一捶钉入棺木,当时神智不清,只记得钉棺的声音刺得心里血肉模糊,尖叫狂哭,不知身在何处,黑暗中,又是父亲紧紧抱着,喊着自己的小名,哭是哭疯了,耳边却是父亲坚强的声音,一再的说:“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孩子,还有爹爹姆妈在啊!”
又是那两张手臂,在我成年的挫折伤痛里,替我抹去了眼泪,补好了创伤。
台北触景伤情,无法再留,决心再度离家远走。说出来时,正是吃饭的时候,父亲听了一愣,双眼一红,默默放下筷子,快步走开。倒是母亲,毅然决然的说:“出去走走也好,外面的天地,也许可以使你开朗起来。”就这么又离了家,丢下了父母,半生时光浪掷,竟没有想过,父母的恩情即使不想回报,也不应再一次一次的去伤害他们, 成年了的自己,仍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欢笑。
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接过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对荷西的责任,写下了几本书,心情踏踏实实,不再去想人生最终的目的,而这做父母的,捧着孩子写的几张纸头,竟又喜得眼睛没有干过,那份感触、安慰,就好似捧着了天国的钥匙一样。这条辛酸血泪的长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不叫他们喜极又泣呢。
也是这份尘缘,支持了我写下去的力量,将父母的恩情比着不过是一场尘世的缘份,未免无情,他们看了一定又要大恸一番,却不知“尘世亦是重要的,不是过眼烟云”,孩子今后,就为了这份解不开、挣不脱的缘份,一定好好做人了。孩子在父母眼中胜于自己的生命,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到头来,终也成了爱的负担,过去对他们的伤害,无法补偿,今后的路,总会走得平安踏实,不会再叫他们操心了。
写不写书,并不能证明什么,毕竟保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保真妈妈小民写信来,最后一句叮咛——守身即孝亲——这句话,看了竟是泪出,为什么早两年就没明白过。八月八日父亲节,愿将孩子以后的岁月,尽力安稳度过,这一生的情债,哭债,对父母无法偿还,就将这句诺言,送给父母,做唯一的礼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