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4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5日,阿塞拜疆巴库,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地第一期包含五个保护区: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

和中国其他所有17项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不同的是,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因此可以说本次申遗成功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

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49项海洋世界遗产,比如越南下龙湾、澳大利亚大堡礁、德国荷兰丹麦三国共有的瓦登海、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等。

为什么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为什么会是地处江苏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据中新社此前报道,盐城地处中国江苏沿海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拥有中国最大的沿海滩涂面积,达到4553平方公里,拥有珍禽、麇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系列提名地位于备受世界关注的黄海生态区。这里是黄河、长江这两条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河,和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等大小河流一道,持续向海洋输入巨量泥沙和营养物质堆积而成的肥沃海岸,也有独特的辐射状沙脊和沙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提名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

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

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

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寡妇鸥,黑嘴鸥);

以及一些近危物种(红腹滨鹬,半蹼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震旦鸦雀,弯嘴滨鹬,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

根据文献和专家研究,其中3种鸟类的生存尤其依赖于提名地及其邻近地区,分别是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此外还有大杓鹬。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也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

大批候鸟每年在此越冬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年冬天都会迎来大批候鸟越冬。它们中的大部分候鸟将在此栖息近半年时间,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

去年一段视频中曾拍摄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一处林地,一万多只鸬鹚傍晚集中飞回林地,万鸟齐飞,十分壮观。

据了解,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国际最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之一,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在此栖息、繁衍、越冬和迁徙的鸟类超过300万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市举行,本届大会共计划审议35个新申报遗产项目,中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良渚古城遗址”参加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7月5日为本届遗产大会的首个新申报遗产项目审议日,预计6日还将对中国“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进行评估。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 上观新闻 澎湃新闻 央视新闻盐城发布

编辑: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