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做情人,不想钓金龟婚,哪里有我爱也爱我的男人?

不知不觉,已过三十,每天独来独往,形单影只,心里不是不苦的。

我的第一个男朋友是大学同学,谈了五年。他要出国,我去机场送他。当时我和他都以为只是暂时分开,没想到一年后他和一个留学生同居了,现在想起来也正常,可当时我很不甘心,想尽一切办法出国。签证迟迟拿不到手,时间一长,我的心凉了。和他在一起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吗?天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凉了的茶只需兑点儿热水,凉了的心却只有时间才能暖过来。那以后,我拒绝了很多男人。不是他们条件不好,也不是我旧情不断,只是心灰意懒,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动情。

我只对工作有兴趣。出差、加班、没日没夜地干。27岁那年,让我动心的男人忽然出现,我把自己整个扔进了爱情的狂喜中。曾经以为自己没有了爱的能力,或者没有爱也可以自在地活,是他点燃了我。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和他不会有婚姻,但我试图说服自己,没有婚姻的爱情同样完整。

后来,我被一个警惕、怀疑的目光刺醒了。其实我不过是想抱抱那个粉嫩乖巧的Baby,他的母亲却如临大敌。她有理由紧张,那是她的孩子她的宝贝。如果我有孩子我也可以。但是,我有吗?

爱我的人其实不懂我,我爱的人已经成了家。不愿做情人,不想钓金龟婚,我要的不过是个我爱也爱我的男人,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要求过分吗?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戒说情感

不能容忍遗憾的情感是不完整的参然命。

读茕的故事,让我感觉人类的情感历程总像是一种苦难的过程。情爱中的欢乐犹如朝露夕云,转瞬随风飘去,而对情爱的怀念和渴求却是一种永远的伤感,让人抓不住也赶不走。我在《圣经》中读过:“人本无男女,整日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地在这个世界中游荡,除了吃和睡,他们没有任何愁苦。这让上帝心生嫉妒,于是把人一分为男女,让他和她不得不因为分离而整日生活在不完整感和孤独中,寻找各自的另一半成了终其一生的追求。”果真如此,爱的过程就是弥合分离,回归一体的过程。

我愿意把相爱看成是一种复杂系统,有生物学的因素,个性特征,有潜意识的重现和社会价值观的制约等等,它们在同一时刻共同产生了一种“化学作用”,很难说是哪一种因素决定的。“爱我的人其实不懂我,我爱的人已经成了家”这句话何尝不是一些单身女子的内心独白,换一种说法是:“得不到的总是美好的。”

茕茕的痛苦来源于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不确定性。第一段爱情,距离和时间让爱情的“茶”凉了,第二段爱情,又被粉嫩乖巧的Baby搞得面目全非。爱的确很古怪,得陇望蜀,付出没有止境,索取也无止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人认为坠入情网是一种自我解体,一种Crazy。理性规范和行为准则会变得毫无约束力。茕茕的情感生活是在全身心投情和内心全面退缩中保持一种摇摆,要么是昏了头地爱着,要么就是被悔恨咬噬着心。情爱的自由性和婚姻的所属性之间不可协调的冲突,一直是人类的伦理课题。于枫:茕茕应该在婚姻与情爱之间选择一种“中庸之道”,她忠实于爱情,却总是搭错车。

人是可以带着遗憾去培植爱情,带着遗憾去摘取婚姻的,不能容忍遗憾的情感一定是不完整的。茕茕应该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做不完美的抉择,容忍不完美的人才能去品尝爱情。

孤独让荣茕的心敏感.

读茕茕的东西有一种孤凉凄静的感觉。有本心理学书说:“孤独的人,内心爱的动力较弱,情感易于受创伤,恢复起来也难。”茕茕在很长的时间心灰意懒,拒绝了许多不错的男子,没有精力去动情,正说明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不太合群和合潮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的人恰恰是情感过于丰富,爱的欲望过强的人,孤独可以让感觉变得敏锐。我有一个朋友,是当代先锋派的女作家,她嫁过一次,爱过两次,但爱过她的人事后都说此人无情无趣。读她的小说,你会感觉文章里充满了激情,梦幻,细腻人微的感触和强烈的感官体验,“温度”高得让你耳红心跳,恨不能与她共情共舞。你绝不会想到她在生活中恰巧是个“冷性”的人。

表面上看,孤独的人常常活在自己的内心独白和幻想中,现实中走动的只是一个不被自己喜欢的躯壳。深人地看,孤独的人常常是自恋的人,不愿意与人分享情感的人。

孤独更像是一种内心决定。人的个性有两种层次,一是内在自我(真实),一是外在自我(虚假)。成熟的人可以两者之间从容变换,游刃有余以适合所处的场景,否则孤独就会油然而生。

一般而论,孤独是得不到他人在相同层次上的理解,被他人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被逐步曲解的过程。孤独的人在相爱中得不到相似水平的内心呼应,被呼应的过程正好是自由的爱被一步步磨灭和压抑的过程。那么,茕茕应该怎样来解脱自身的孤独,寻找真实的爱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情爱中,太认真就变得孤独,得不到生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得到一种爱的形式,却失去了情爱中的魂,被称为形似而神移;不认真的随意看起来潇洒,其实形之没有,魂之安附,到头来总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比较相信人对情感需求是有阶段性的。青春少女时,对爱憧憬和内心感觉超越现实的体验,爱得很纯真。到大一点,情感的需求与现实需求就需要和谐,那时的爱已经不自由。到更成熟的时候,爱就需要有结果,有婚姻的承诺。在最后,家庭成了情感的归属。茕茕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情感成长过程,没有学会用现实的眼睛来审视情感的人。

情感的阶段性更像是一种自然生命力,不用教导自己就会长大。我接触过不少单身女子,她们并不排除婚姻,但决不为婚姻而出卖爱情,这样的女子应该是人见人爱的。

独身的人,对情爱有永远的不满足,不满足恰好是她情感可以保持时时生动和更新的动力。这很像是一种网络时代的“虚拟”,独处的人内心有一个情感的“虚拟社区”。李子勋:独处的人的确可以到网上去玩味家的感觉,不少的有识之士认为,未来的社会,独身将是一种新的生活潮流,情感更加成为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不是社会的事。不愿被人烦,不愿依附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依附的确是一件快意的事。于枫:其实,马克思早在一百年前就说过,婚姻的解体和情爱的自由是人类挣脱自身枷锁的必由之路。但在现实中,像茕茕这样的独身只是看起来很美,生活的难处却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身需要两个前提,第一,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经济能力,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二,社会有足够的可利用的服务系统,同时对个人的生活态度有高度的宽容。这两点是独身的物质条件。

怎么看都不觉得茕茕是一个可以快乐独身的女子,她的内心太需要依附一个人,需要一份只属于她的情感。“不愿做情人,不想钓金龟婿,我要的不过是个我爱也爱我的男人。”她的要求不算过分,茕茕应该如何来抉择?

感情只能分享。

我知道许多情感的抉择并不是在理性层面,而是被无意识支配,越想得到什么,仿佛就越会逃避什么。不想谈爱情的时候,正好就是机会很多的时候。

最好的作法是把爱和生活做认真分别,男女间的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你只能经历过而不能永远地经历着。正如久处兰室,不闻其香。生活是人存在之道,爱情是人活力之源,两者可以协同,也可以若即若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忠实于爱情更多是忠实于责任。茕茕要选择婚姻就要承受责任,就要敢于面对情爱的多变性。我们能否给茕茕一些切实的指导,帮助她解脱困惑。

我有个作家朋友,写了许多爱情的理性规则,我曾悄悄问她,你和多少类型、文化、年龄和生活背景的男子爱过,她回答说,她一直是个很正统的女子。我想一个很正统的人在情爱上应该是一个比较“无知”的人,这样的人写出的东西又怎能广而告之。

的确,人终其一生,也只能真正爱过一次两次,应该不存在什么情爱专家。不同的人对情爱的要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对情爱的要求也不同;同一个人,同一个年龄阶段,所处的生活情境不同,亦会对情爱的需求不同。所以,我们谈这样的东西,只是希望茕茕自己去领悟,情爱需要的是积累和痛苦的磨炼,在痛苦中人的情感需求会变得与现实需求协调。但愿人的一生不要永远活在对情爱的付出与索取的不可戒断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