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的《企业家夜读》,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CEO朱叶青,将为我们朗读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中的一段

朱叶青,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立诺辉之前担任GE金融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拥有超过20年世界500强高管工作经验。担任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长,致力于推动国内癌症早诊早治的科普和教育。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地度过每一天,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一片果壳和蚊子翅膀而改变了形迹;让我们早早起床,不要延迟,用或者不用早餐,都优雅从容而无丝毫不安;任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由钟声鸣响,孩子哭喊,决意过好每一天。

如果火车的汽笛响了,就让它响吧,直到声嘶力竭;如果车站的铃声响了,我们为什么要跑起来?我们该做出判断那到底是什么音乐。让我们镇定下来,行动起来,将双脚坚实地踩入那片观念、偏见、传统、幻觉和表象的泥淖之中,它泛滥于整个世界,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直到我们发现了一块地方,那里有岩石和坚实的底部,那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真实的所在。

时间只是我垂钓其中的一条溪流,我也在其中取饮。但是,当我饮水的时候,我发现了它的沙底,也探得它是何其之浅,那纤纤的细流消失了,但留下的却是永恒。我想去更深处取饮,想垂钓于天穹,它的底部是卵石似的群星。

我常常感到惋惜,为什么不像初生之时富于智慧。智慧是一位刀客,他会洞见万物的隐秘,从中犀利地辟出一条道路。直觉告诉我,我的头脑就是深入发掘奥秘的器官,正如某些动物用它们的前爪或长吻,我会用它在这些山丘之间掘进,开辟自己的道路。我想,最丰厚的矿脉就在这附近,凭着神杖和丝丝升起的蒸气,我作出了判断,我就在此处开始掘进了。

梭罗(美)《瓦尔登湖》

书,心灵安静之所在

我觉得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家都希望在工作繁忙之余,追求一种心灵的安静,可能《瓦尔登湖》就是一本让人安静的书,一本非常好的书。

最早知道这本书其实是因为我的师兄海子,他的诗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据说他在去山海关的时候带了四本书,就有这本《瓦尔登湖》。当时我就想,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我最开始的时候就看了中文版,后来也看了英文的原著。整体来讲,它表达出来的这种心灵里的安静,是跟中国古典的庄子的思想很相近,是一种入世、脱世的感觉。

上学的时候其实很难体会到这样的状态,因为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希望能够融入到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社会里,甚至希望能改变一些东西。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再读就会发现,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反而希望能够去想一想,当初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像不忘初心一样,到底在繁忙的工作中,内心的追求是什么?所以可能不同的时期读它感觉不一样。

这一段话是非常具有梭罗特色的。把他为什么要去瓦尔登湖边上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样独特经历的初衷讲得比较清楚——我就经常在想,有时候我们每天的忙忙碌碌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当听到汽笛声响,为什么着急要去赶?你更多地应该在想每段音乐,哪怕每一个噪音其实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海子曾经说过——“从今天起,我只关心粮食和蔬菜。”影响我们生活的因素看上去很多,但真正发挥影响作用的其实还是有限的。

每本书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这本书我觉得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喜欢,还有很多人很难读进去。它毕竟不像小说,可能在读前20页、50页的时候会有点枯燥,但是真正读进去会觉得很有意思。我恰恰是非常喜欢去读一些情节不多,但是能让人安静下来,沉醉其中,能忘记周围事务的书。

朱叶青喜欢在书中寻找一种心灵的安静

一年要读一百本书

我从小生长在江苏扬中,它是在长江下游,介于扬州和镇江中间的一个岛。那时候生活在农村,平常孩子的娱乐生活很少,我也不是那种特别好动的,就比较喜欢读书,喜欢沉醉在书中的世界。

小时候读书非常不方便,因为确实能读的书太少了。我有四个姐姐,她们上学了以后,我没有书看时就会拿她们的课本来看。到初一初二,我差不多把全村能读的书都读遍了,到处借书。江苏的农村读书气息还是比较浓的,特别是一些年长、读过书的人,我看的一些古书基本上都是从村里的老人家里淘换出来的,像我小学就把《老残游记》都看完了。

其实读闲书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第一,它可以让你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第二,读书会让你能够集中精力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上学的时候,我上课就尽可能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住,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作业,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当时考北大,我选择了理科里招分最高的生物化学专业,原则比较简单,就是想选一个挑战比较大一点的专业,对自己有点儿压力。八十年代刚进大学的时候,知道北大有全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就觉得什么书都想看。其实图书馆里特别好的书要借到也挺难的,当时看了一些有趣的书。比如我中学就很想看的苏联的一个数学家叫吉米多维奇编的《数学分析习题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做出其中的一两道都不容易,尤其是我们非数学类专业的,后来我们班几个人没事干,从图书馆借出来以后大家比着做着玩,解出了一些难题,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当时有一本杂志叫《大学生》,里面有一篇文章写到北大的生活,说推开一个宿舍,下围棋的;推开一个宿舍,打桥牌的;然后去三角地,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八十年代是人们对于各种文化的思潮非常渴望的一个年代。

现在我平常也读很多书,当特别忙的时候就会强迫自己要静下来读一些书,从平常繁忙的事情当中脱离出来,去想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我经常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是一年读一百本书。读任何一本书,只要在这本书里学到一点就够了,一年一百本书,能学到一百点,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诺辉健康的三位创始人

(左起:陈一友,吕宁,朱叶青)

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我第一个去的外企是三星,当时做一些生物和化学的贸易,在三星以后又去了路透,有一段做电子商务和数字化业务的经历。最开始进GE的时候,有个大背景是当时GE的CEO杰克·韦尔奇在全球推进数字化战略,2000年,在中国要找做数字化战略的人很少,他就把我选了过去。GE这家公司的特点是多元化,业务很多,它是非常鼓励员工跨部门去换工作的,所以我在2006年的时候到了GE消费者金融,当时负责的业务就比较广,基本上都是跟全球的团队在打交道。

本质来讲,我这个人有比较强适应新的变化的能力,在任何环境下有新的东西就去积极适应。比如刚进三星的时候,其实贸易领域我完全没有学过,我记得当时领导给了我一本厚厚的卷宗说尽快看完,一个礼拜我基本上天天熬通宵,把里面的东西基本都记住了。就像我一直理解的,大学学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它教会的是你怎么独立去学习一些知识,为一个目标怎么去设计自己的方案,这是很重要的。

2013年的时候,为什么有创业的想法?其实有时候你会静下心来去想,特别人到中年差不多人生过一半的时候,你的初心是什么?你学习是干什么的?读那么多书,学那么多知识,总觉得有个地方需要去用一下。我是感觉以前在外企也不能说用不到这些知识,但是觉得没有一件让你倾尽全力,去毕其功于一役的事。

创业我觉得就给了这样一个机会。2013年,我出差去硅谷,我在美国的同学,现在的合伙人陈一友博士,他说你来了请你吃个饭,叫上几个同学。后来就一共加我五个人,有三个人都是现在诺辉的创始人。陈博士他很早就回国创业,说他以前的公司是专门为肿瘤药生产企业去做临床实验,接触的用户都是晚期肿瘤患者,很多人可能花了很多钱买了药,过半年、一年人也走了,弄出这些药其实没太多价值。所以我们就定下来做癌症早筛更好,由此就引发了一个诺辉最早的思路。

我们最早起步的是肠癌。为什么从肠癌开始入手?因为肠癌的发展周期比较长,我们的产品通过测肠道脱落细胞里的癌变细胞,发现了有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方式比较简单,就是做肠镜,看到了把它切掉,早期就没事了,以后定期观察就行了。所以肠癌是一个公认的,早期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有价值的癌种。

其实现在秉持的方向跟当时的思路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只做适合于居家早期筛查、取样方便的这样一个场景。到2015年的时候,基本上产品的模型就出来了。第一个产品不仅用了基因检测的技术,还结合了传统的蛋白的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的积累,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

不是所有的癌都适合做筛查,都适合居家这个场景,要去区分适合早筛的癌种。第一,检测的产品一定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一定要告诉他下一步该做什么,临床要认可;第二点是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可以去确诊,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病,真的有癌;第三点就是在早期的时候有没有介入手段,能够去解决。所以美国过去30年总结出就四种癌适合筛查——肠癌、肺癌、女性宫颈癌、乳腺癌。

西湖对弈癌症早期筛查与防治跨界高峰会议

朱叶青在做主题演讲

让更多人认识癌症早筛的意义

中国人癌症的发病率跟美国人差不多,但是死亡率比美国要高一倍以上,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第一个理由,中国人跟美国人的癌种不一样,比如美国人肠癌比中国人高,中国人肝癌多;第二个理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现的癌多是早期癌,我们一发现70%以上都是晚期的,治疗技术都差不多,人家治疗早期的,当然我们死亡率高。

追根溯源其实是医疗体系的不一样,国外有家庭医生的体系,医生对你的健康状况有个持续的观察,中国人一般没有大毛病,基本不去医院了。所以中国推进筛查就有必要,需要有人在你健康、没有症状的时候,去告诉你危险在哪里。

对于筛查手段来讲,就像体检一样,永远不能指望像临床那么精准,但是我们去体检就意味着对自己负责任。中国肠癌筛查的奠基人郑树教授说过一句话给我影响很大,他说,其实筛查的技术本身是次要的因素,最关键的是依从性,当大家都愿意去查的时候,筛查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影响癌症发生因素是很多的,有的因素是有线性相关性的,这个指标高了可能得癌的概率就高。还有一些是相关性因素没有那么强,但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我们肠道里的菌群,很多很多,几百种甚至几万种,在这里面要找出跟肠道、消化道疾病相关的一些菌种,去分析原因和结果,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人工就能解决的。当知道致病的因素大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我们人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就需要依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找一些非线性相关的因素,它可以演算出、模拟出很多的场景。所以我们在杭州建了一个百万人群的样本库,期待未来五到十年能够到千万级别,有大量数据来验证,不断地去验证、反哺这些数据模型,更精准。

现在商业社会的信息太多了,尤其创业以后发现跟你相关的机会很多很多。你能不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专注地把自己的事做好,然后再考虑复制,这样基础会更牢靠一点。

对诺辉来讲,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做开始就认定的事情,希望能够为中国人所有的高发癌,找到一种在临床上和在市场上都有价值的早期筛查的产品,服务更多人。从长久来看,我们跟中国癌症基金会一起会做很多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癌症筛查的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够跟国家政策、健康中国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做出一点贡献。

企业家夜读

夜读歌曲

节目最后的歌曲是今天的夜读嘉宾朱叶青推荐的由刘文正演唱的《闪亮的日子》。

《企业家夜读》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一档

专注于企业家群体的阅读朗读节目

每周日晚九点准时播出

爱奇艺、百度百家、优酷、咪咕阅读、

喜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步呈现

钱倩《丽娃河》

王建宙《第四次工业革命》

何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王奇《体育颂》

毛大庆《鞋狗》

王树彤《未选择的路》

任汇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从中午开始》

励行根《科学的价值》

徐和谊《相信未来》

陈忠伟《热爱生命》

谢伟山《孙子兵法》

刘自鸿《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时代》

程虹《我感到了阳光》

夏华《生如夏花》

张跃《九三年》

刘棠枝《平凡的世界》

谭文清《财富的福音》

曾强《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刘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梁建章《给我未来的孩子》

苗鸿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余钢《门前》

俞敏洪《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信》

尹烨《大医精诚》

陈荣华《只有一个人生》

刘积仁《远方》

宋志平《再别康桥》

阅读的价值

读书,获得更多的生命经验

慢下脚步,感受宁静和自由

诗歌就像给灵魂洗澡

心灵深处有风景

采写 | 焦 浩

编辑 | 王 莹

合成 | 秦梓元

视觉 | 刘思琪

旁述 | 杨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