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的锈病

最近,在村里种植的豆类作物上,发现叶片上出一些锈状物。这些锈状物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危害了叶柄、茎和豆荚。发病轻的叶片有很小的黄白色斑点,后发展隆起,扩大成黄褐色疱斑,形成如铁锈一样形状物。发病重的叶片病斑多,叶片干枯脱落。豆荚危害有疱斑稍大隆起,豆荚危害数量较少。这是豆类作物的锈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角锈病病叶正面病状

此类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锈病菌是由豆类单孢锈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成为下次的初侵染源。在气流适宜和湿度光照适宜条件下,容易萌发产生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豆类上并萌发侵入豆类体内生长发育,最后产生夏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远距离传播。可反复侵染。

病害发生需要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豆类植株体表的水滴是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天,气温高达30℃以上,雨水大,有的豆角种植密度过大、下面的老叶太多不通风、营养生长过旺,所以此病害容易在此季节发生多并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角锈病病荚

村民对此病是什么态度呢?

很多地方的村民都不重视这病害的预防,不注重如何来预防病害发生,只有一种思想,不管什么地块、什么天气条件,一有病发生之后,只想到使用农药来防治,采取喷药的方法来处理。这是不够的。在农业方面,不管什么病害,必须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向去面对病菌的危害。不能单依靠使用农药来处理。

怎么样防治豆类锈病呢?

对于这种锈病的防治,要按照这种病发生的因素入手防治,综合防治有下面七点。

1.选用抗(或耐)病的优良品种。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抗多种病害的种子,可以供选择栽培种植。同时,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福尔马林等进行适量比例配净水浸种15分钟,注意不能浸泡过长时间。然后晾干直接播种。

2.选择种植的地方。

避免连作。实行豆类作物与其它蔬菜轮作,如瓜类,莴苣、白菜等,合理布局,春种与夏、秋种的豆地隔离,减少病菌源。

3.铲除病虫侵染源。

从病虫害角度考虑,提早一段时间彻底清除田园内外的病残株体和杂草并运走烧毁。

4.整地消毒杀菌。

整地要深翻耕地,有晴天时晒太阳(也叫晒白或晒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地消毒处理,采用土壤专用消毒剂(如溴甲烷气体闷地)盖上地膜密闭土层,进土层消毒处理。整地后开沟做畦时,要整成高畦(30cm以上)栽种。

5.做好栽培管理工作。

种植密度要适当,磷、钾肥协调施用,温室大棚种的重视通风排湿,及时排水,千万不能积水,防止涝害。及时摘除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散蔓延。拉秧后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田中病残体,并集中烧掉。

对于这一点措施,好多农民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对清除田园病残枝和杂草清理都没有做到位,都是把清理的放在田边地块上,也没有烧毁,这是不好的习惯。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一下。

6.减少病菌传播渠道。

设施完善的地方种植,如新型农场采用专人管理,专人消毒洗手,穿专用的防病菌服装进入,进行做栽培管理工作。这样就减少了一个病菌侵入寄主的渠道。

7.药剂防治。

农药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通俗讲,因为一般用的喷雾是装16升水的,即每一喷雾器的水放8克左右粉锈宁粉剂混均匀进行叶面和叶背喷雾。还可以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还有其它农药均可选择用。药剂使用安排在发病初期使用,控制在病斑未破裂前喷药。用药一般7-10天喷1次,连喷3次,用药时间,因为现在夏天天气热,要安排在晴天的上午9点前完成,或下午4点钟后喷药,尽量不要在烈日下进行用药。

怎样来判断发病初期要来呢?

这就要种植多年经验来预测,依据气温和湿度高低、季节以及生长时期等条件来判断可能会发生,进行预防。也就是根据锈病的发病规律来预测。锈病的发生规律上面已经提到了,如果能预测准,提前预防,可大大减少病害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角锈病初期叶背病斑

在这里我必须声明一下,不主张优先使用农药来防治。应该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