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褐釉四系罐

高16厘米,口径10厘米。通体褐釉,满釉支烧,底足有明显的低温釉陶器所常见的偏心旋纹,圆口丰肩,肩部有四个立系,也称抓系,为北朝时期所特有的一个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随着收藏市场上收藏人数激增,很多过去大家认为一般的器物也不多见了,而且市场上价格也提高得很快,像这件藏品,本身器型比较完整,也没有什么残损,就算是比较好的收藏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此时无论釉色、器型与前朝比都有较大的发展。白瓷、低温彩色釉陶等几乎都出现在此时,同时由于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缘故,许多陶瓷器上还带有比较明显的少数民族或西域特色。就如这件北朝四系罐一样, 它的立系就非常少见,只有在北朝的陶瓷上有所发现,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研究价值也很大,所以文博界对这类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低温褐釉陶瓷比较看重,在文物考古中有比较独立的地位,文物定级一般也较高,在国家的文物定级图录上也经常能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这样的器物在民间收藏中并未被重视,主要是由于这类器物色彩比较单调,除了褐釉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黄釉,而且纹饰简单,或没有纹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越窑四系青釉罐

器高26厘米,口径13.5厘米。肩上部分刻有莲瓣纹,下部有太阳纹及斜方格纹,器口处有四系,器身胎色灰白,胎釉接合处有火石红,纹路清所,器形古朴大方。这件藏品保存十分完整,档次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最早提到越窑的是唐代陆羽的《茶经》,里面有“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的记载。越窑的主要产地在上虞、余姚、绍兴等,周时为越国,唐为越州,因此而得名。越州自东汉创烧青瓷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从未间断过,窑口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窑口众多,分布较广,产品风格一致。现在说的“南青北白”中的“南青”指的就是越窑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