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判了死刑为什么一定要秋后处斩?

古人和现代人不同,一切生活方式都要符合宗教和传统。

而古人认为,人们生活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是神的旨意。

同时,杀人就会形成怨鬼。

古人认为,怨鬼不得超生,会缠住活人。

这就决定了,古代杀人不是乱杀。

在封建王朝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谋反、叛逆等特大罪行,必须立即处决。

其他的死刑犯,一律必须等到秋后,也就是秋冬季才杀人。

自然,这个制度真正定型是明清时代,嘉庆之后又曾短暂改变为随判随斩。

为什么定在秋冬季杀人?主要是要顺应天意。

古人认为,春季和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时候杀人就是违背天意,逆天行事。

逆天行事,必然会引起天神的震怒,降下灾难。

秋冬季则是万物消亡的季节,这时候杀人则符合天意。

所以,秋后问斩制度就这么定了。

自然,在封建时代,秋后问斩还有一定的道理。

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农民。春夏季节,都是农忙的时候,农民没有精力关心别的事情。

秋冬季就是农闲时间,农民们没事了,可以去观看死刑。

除了秋后问斩以外,还有午时三刻问斩。

午时三刻是中午12点以后,这是一天阳光最炙热的时候,太阳就在人的头顶。

这个道理也是一样。

很多人认为执行死刑以后,犯人会变为怨鬼,留在当地。

其实就是普通人去世以后,魂魄也会暂时留在房里。

古代风俗,刚死过人的房子,老人小孩病人都是不能随便去的。

怨鬼就更可怕,会报复活人。

鬼怕阳气,所以就选择阳气最盛的午时三刻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