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群雄四起,似乎每一股力量都渴望自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然后在史册之中青史留名,让后世的人们看到他光辉伟大的一面。不过世事无常,每一场战争的发生必然有败有胜,就算是再厉害的将领带着军队,也会有失败的一天,于是我们在看到他们不断胜利的同时,“败北”两个字也在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有胜必有败,于是这个词也十分好解释,那便是这场战争失败了,并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

在史记之中曾经用“未尝败北”这四个字对于项羽这位千古名将年轻时的战争做了一个总结,而这也算是对于他在战场之中能力的一种肯定,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随之来了,“败北”是战争失败了,往北跑吗?那向东、向南岂不是要叫“败东”、“败南”?为何偏偏挑了“败北”作为失败的解释呢?

首先在我国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一直以南面为尊、为首,于是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和其相反的北面解释为失败和臣服的一面。譬如,在我国诸多史书之中记载了那样,古代皇帝在上朝之时坐在皇位之上需要坐北朝南,在《周易》之中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圣人坐在南面便可以洞悉天下,能够拥有圣明的统治,这是诸位需要有所学习的事物。于是在这样绵延千年的文化的影响之下,“北”这个字自然便被赋予了与尊贵相反的意思,这也就使得在后世的记载之中,每每有战争失败时,在那之中所用到的就是“败北”二字,而不是我们所想的所谓的“败南”或者是“败东”。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北”这个字本身去看一看它所引申的含义,毕竟中华文化许多字形的起始并非是随意捏造,而是根据它实际的意义象形所得来的。在《说文解字》之中,对于它的解释是“北、背也,二人向背。”,从它的字形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是两个人相背而坐的模样。而在一场战争之中,两军交战一方若是不敌敌方想要投降必定会向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背着敌人逃跑,于是在这里用败北形容再合适不过。同时在《孙子兵法》之中对于这个也有着相应的解释“佯北勿从。”整句话的解释便是,如果敌人假装败逃,那么不要率领军队盲目追赶,在这里“北”所赋予的解释便是败逃。

可是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有一个疑问,败北、败北,难道是往北面跑才叫败北?那要是往南面跑还叫败北吗?实际上“败北”的意思并不是仅限于向北面跑,而是说在这场战争失败之后往回跑,就是无论你向哪个方向逃跑,最后这场战争都称为败北。譬如曾经那个乱世,为了争夺权力而引发的秦赵混战,在战争失败之后,赵国的士兵必然不会向北面跑,因为赵国的方向在东面,所以他们逃跑的方向是往东面,但是是往回逃跑,所以这场战争失败之后,赵国仍称为败北而不是败东。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对于这个词进行解释,虽然失败的一方被称为“败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在哪本书中关于一场战的胜方被描述称之为“胜南”,所以我们从这里也可以十分清楚地知道所谓的“败北”中的“北”并不是日常生活之中所使用的方位名词,优胜劣败,与我们所处在的方位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