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有一句顺口溜叫做“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白酒伴着腊肉吃,神仙日子不如我”。不知道神仙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但是今天开始入伏,北京高温天气已经让我渴望来点凉酸梅汤、凉绿豆汤、冰柜等凉物解心火儿。但是小编的朋友们却跟我说,入伏要戒掉寒凉之物,我有没有听错!连古人都可以喝着冰镇白酒吟诗作画,为何我们还要过着烧烤模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伏天喝白酒?古人喝着冰镇白酒过伏天

古代没有空调,《延禧攻略》里魏璎珞用一款“冰鉴”赢得带货王称号。那这些冰是哪来的?其实,虽然没有空调wifi西瓜,古人的避暑方式也是充分就地取材,自成一派。冰块都是在冬天的时候凿出,储存在冰窖内。当时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冰窖,什刹海、安定门外、阜成门外,都是为皇宫存冰的地方。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晒伏姜、烧伏香、饮白酒等习俗。说到这饮白酒,可不是指常温下的普通白酒,而是冰镇过的白酒。这样费心费力得来的冰镇美酒,一般人哪有福气享用,那时候,也只有立了功的大臣,能被帝王赏上一两杯。三呼万岁后退下,在阴凉树荫下,听知了鸣唱,赏满塘荷花,微眯双眼,小口品着甘甜清冽的白酒。体会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还有一件消夏神器:碧筒饮风雅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据记载,三国时就有了“碧筒饮”的习俗,到了唐宋时代,尤为流行,文人雅士谓之“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明人邵亨贞在《洲滨见荷花》一诗中赞道:“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喝白酒的好处:助眠、祛湿、消疲、舒筋blabla

喝酒要有度,像茅台这样的高度白酒,一般喝个二两算是比较适度,那一瓶可以喝五次,一次就是四五百块。小编我可能还有点消费不起,不过夏天喝点白酒,真的好处不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白酒有利于快速睡眠,并能刺激胃液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喝些白酒可以活血化瘀,去除体内湿气。

少量饮用白酒,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起到缓解疲惫,松弛神经的功效。跌打损伤后,人们常习惯用白酒来按摩患处,能舒筋活血,消除疼痛。对于某些由于寒、湿所导致的关节疼痛患者,可以用白酒对关节进行揉搓,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