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又考砸了”,妈妈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太牛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孩子高考考砸了,发挥失常,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哭了。

孩子觉得对不起妈妈,心理也过不去,对妈妈说

“妈妈,对不起!我考砸了”

妈妈并不觉得高考考砸了是一件大事儿

“孩子,只要你努力了,妈妈不怪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最想让你从高考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希望你能增强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现在的社会压力都不小,如果你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即使考上了清华北大以后也是会淘汰的。”

“不要过分在意高考的分数,有时候你刻意地在乎它反而达不到理想值,我希望你现在能够放轻松,享受吸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刻意在乎这个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年都会看到那些高考失利的人,我没有作为一个高考考生的父母,可能做不到感同身受,作为高三父母的他们每天早起晚睡,给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如果高考失败了,不仅考生自己不好受,父母的心理恐怕更难受。

不少父母(我没用"家长"这个词),由于各种原因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反思自己,这是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学生本人和家庭,还有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每年都有高考失利的同学,他们父母对待这种情况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父母可能是谩骂、嘲笑的;有的父母可能就和文中的这位父母一样,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同学里面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学霸,从初中开始基本上都是我的同学,又跟我是亲戚关系,一直以来我父母都拿他跟我比,我讨厌这种比较,但是也很无奈,每次都保持一种泰然的态度,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特别是高中的时候。

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我被寄养在亲戚家里,我知道他们是出于关心的角度,也会经常问我,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你怎么不带书回来看?晚上10点回家怎么不带作业回来做?我每次都说我可以搞定,没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中学6年完全是靠自己在支撑,曾经考试最差的时候,已经在吊车尾了。

中考的时候花了家里上万元进了一所不是非常好的学校,进入高中后在年级1000多人里排名700左右,这个排名自己看着就很心塞,自从他们听到后,更是天天监督我好好学习。

我就找借口不在家住读,去学校住校,住校后发现学习也有问题,就找到一个亲戚家住读。每天6点就醒了,偷偷拿份报纸看,到6点半去上课。中午跑回来,以最快的时间吃完午饭(10分钟),吃完就躲在自己的小房间睡觉。睡完午觉马上就去学校。晚上十点多再回来,生活基本上不与他人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月回家一天半,回家我也只是睡觉吃饭。啥其他的都不做,他们老是问我怎么不带书回来,每个月如此,烦得我都不想回去了,但是没办法。

整个中学我就喜欢装颠,父母说得厉害,激动了。我就不做声,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把孩子逼得太紧,中学过了5年后我的成绩才好,到高三最后一年才把成绩赶到了优秀的那一类。但是发现他们还是依然的喜欢攀比,依然的那么唠叨,让人烦躁。

我相信这种家庭也是存在的,现在的家庭过分重视高考考试和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其他方面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是为了高考而生的,高考是开往未来最重要的一站,但是人生的列车岂止一站,我们会沿着各自的方向,开往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