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市城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净的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要分发的垃圾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要分发的垃圾桶

大众网·海报新闻城阳7月10日讯

(记者 王永强 见习记者 马铭徽 王君伟 )“垃圾分类”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同时也让试点城市上海的热度高居不下。在青岛,也有这样一个村子,因为垃圾分类而火了起来。7月10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省级卫生村庄——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来看一下这个村子到底有何不同。

走进王家曹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干净的胡同,小桥流水,空气中到处都是自然的清香。一路走来,记者在该村并没有发现公共垃圾箱,那么,村民家中产生的垃圾都去了哪里?王家曹村又是怎么进行垃圾分类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村委书记王功德的办公室,实地探访王家曹村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

垃圾桶“退路” 净化村民居住环境

2012年以前,王家曹村跟其他地方一样,有统一的垃圾箱,居民随时都可以往外扔垃圾,而清运工作的不及时让村里的环境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夏季,蚊子、苍蝇到处飞,甚至有的靠近垃圾点的居民都不敢开窗,严重的影响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和村子的整体生活环境。为改变这种状态,村委书记王功德召开村两委会,把垃圾分类、清运工作提上日程——让垃圾桶“退路”。

王家曹村村委为了给村民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决定取消公共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们的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后,每天早、晚两次有专人定时定点回收垃圾,然后将收上来的垃圾送到村子里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取消公共垃圾桶这几年,生活环境变好了,苍蝇蚊子也少了,没有垃圾村子里的环境也变好了,有的村民在路上看到了垃圾也很自觉的捡起来带回自己的家里。”村民周泽隋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道。

垃圾分类再利用 带动村子经济发展

对于回收上来的垃圾,王家曹村也并非未进行分类处理就进行填埋,而是对回收上来的垃圾再进行分类。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王家曹村垃圾处理中心共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智能压缩垃圾中转站、餐余有机垃圾处理中心、秸秆垃圾处理中心。

据王家曹村社区垃圾分类负责人王正蕾介绍,垃圾回收后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在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中心进行合理分类,分类完成后分批次在社区内的智能压缩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避免二次污染,然后送至城阳区指定的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

而厨余垃圾和秸秆可在社区内的厨余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和秸秆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生成的有机肥料全部供应王家曹村社区的四季采摘园和花木大世界花卉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余下的肥料送往村民的地里。用厨余垃圾和秸秆堆肥,大大减少了复合肥的使用,也减少了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促进了有机产业的发展。有机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四季采摘园和花卉大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和村子的经济发展。

开展垃圾分类培训 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

当记者问起为何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时,王家曹村村委书记王功德对记者说道:“垃圾分类是必须要做的,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近期垃圾再分类的热潮高涨,王家曹村也对居民们开展了定期垃圾分类的知识培训。“有了前期的垃圾分类的铺垫,这次的垃圾再分类对居民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村委将印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手册,分发到每家每户的手中,与此同时,村委会还将在下周一给每家每户分发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和与之相对应的垃圾袋,做到从源头进行分类。”王功德说。

对于会出现有的居民会将垃圾分错类的情况,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从居民们手中收上来的垃圾送到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有专门的人员会对垃圾进行再次的分类,同时村委也会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并且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的同时,村委会也对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进行了改造与升级,改造后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对于垃圾分类也更加细致,主要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六大类进行分类,做到“垃圾不分错,循环可回收”,使得垃圾分类能够持久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