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江苏高考一直是改革中的异类,因为江苏高考一直秉承着“高考不止,折腾不息“的基本思维!

甚至有网友调侃说,别的很担心“今年考什么?“,而江苏省的考生是担心“今年怎么考?“

由此不难看出很多江苏考生的心理阴影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的高分考生而言,江苏省高考卷放弃自主命题,回归全国卷的怀抱其实是值得高兴的。因为江苏是公认的高考大省学霸非常多,换了全国卷之后,相比于之前的这种命题,其实在题目的难度上肯定是小了一些的。

  1. 1. 不过有些高中生会认为有一定难度,主要是目前还没有从既有的自主命题思维中解放出来,目前还对全国卷的这种命题套路不是很熟悉而已。
  2. 2. 当然其实最根本的,由于江苏省的高校招生计划总量它都是统筹分配的,跟全国的其他省份是没有竞争关系的,所以其实试卷形式的这种改革:从自主命题回归到全国卷,这样一种改革对考生的高考录取难度完全没有影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第1届的考生来说,作为小白鼠心里面肯定是非常忐忑的,因为很多的高中老师会觉得无所适从,从适应它的命题理念以及命题模式,还有就是命题方法上面,很难猜对全国卷的那种套路。
所以一开始熟悉起来会比较费劲儿,对于指导学生的高考复习,其实也会造成一些心理上面的影响。

不过,江苏省是向来以高考改革太折腾而闻名于整个高考改革圈此论断千真万确!

早在1999年的时候教育部倡导要开始实行“3+x”的高考科目改革模式。

就在第2年,江苏省被列为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将3+2的模式,也就是将语数外加上政治历史,或者是物理化学,改为3+文综(政治历史地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简称小综合。

这也为后来的全国卷提供了参考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江苏省的高考改革,远不止步于此!

仅仅两年之后,就讲小综合,改成了大综合:除了语数外这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将其他的6个科目集中在一张试卷上,9门科目同时考试,限时要求2个小时!(试求当时考大综合的考生的心理阴影面积!)

  1. 1. 万幸的是,这种“3+大综合”的高考科目模式仅仅只维持了一年,后来又进行了改革!
  2. 2. 这种新模式呢,也取消了文理科目的限制,考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6个科目中任选两门,另外再加上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参加高考。
  3. 3. 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本来的文理科分班变成了很多种科目的排列组合!(求当时中学校长和老师们的心理阴影面积!)

不久,时间来到了2008年,江苏省的高考模式又来了改革!

2008年时候的高考是这样子的,江苏的考生在高二之前就已经分好了文理科,然后再选择两门高考的科目,文科必须是选择历史,另外在另选一门政治或者是地理,理科是必须选物理的,另外再选择一门生物或者是化学,剩下的则是在高二下学期必须考完。这就是所谓的小高考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考试成绩方面,将这些小高考的科目成绩进行等级赋分,对于能够考到A+的考生总分是可以加分的。

  1. 1. 这种方式似乎对那些学霸很有激励,但是即使不然有了这种加分政策之后,加分的标准几乎是年年都在变动,让很多的家长和考生都摸不着头脑。
  2. 2. 另外在高考总分计算的时候呢,不仅要根据分数线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的小高考科目等级必须达标。

想当年,2008年的南京市文科状元,仅仅因为政治科目考了一个B+,不仅仅无缘北大的招生录取,而且连省内的老大哥南京大学都失之交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年。然后呢,江苏高考又宣布要从2021年起实行新的高考模式改革,试卷是回归到全国卷,物理和历史科目,必须是2选1,另外4科目必须是4选2,总分是750分。

一路改革绕了一个这么大的圈儿,江苏省的高考又回到了原点,应该很多知友要问了:江苏高考改革折腾了这么多年,究竟是为了个啥?

作为一位专注招生考试政策研究的知友,小编只想说:江苏省为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改革作出了关键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结语:高校招考改革的成效。

我国高考从创制以来, 受社会状况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在改革过程中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逐渐接受了现代教育测量理念, 将美国的标准化考试形式引入到高考命题中, 显著增强了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的科学性, 激发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活力。
进入21世纪,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制度在全国试点高校中逐步建立起来, 为扩大高校招考自主权、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此外,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春季高考、外语实行一年多考等改革举措, 丰富了考试类型, 为实现多样化的招生方式铺平了道路。
在近几年的改革中, 上海与浙江推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一改以往高招录取“唯分是从”的评价理念, 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将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为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