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你这一辈子有没有因为垃圾挨过打?

前言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我们一睹大唐盛世。剧中李必(易烊千玺饰)曾提到,长安共有108个坊,人口多达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人口如此众多、都市如此繁华,那产生的大量垃圾怎么办?乱丢垃圾的人怎么处理?其他朝代又是如何?

今天,就聊一聊中国古代的垃圾处理,看看古代和现代谁更严格?

(一)

公元2019年

真正意义上的 “垃圾分类元年”

全民陷入“干湿垃圾”的疑惑之中

每日三省吾身:

这是什么垃圾

那是什么垃圾

你是什么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行垃圾分类后,吃饭变成了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门扔垃圾,变成了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上海垃圾分类新规:7月1日起,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将面临高达200元人民币的罚款,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被称为 “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垃圾强制分类措施,最迟明年年底,就将在全国的46个城市开始实行,很多网友表示已哭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真的是“史上最严苛”的垃圾处理措施吗?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各朝代是如何处罚乱丢垃圾的民众。

(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乱丢垃圾者,剁手!

早在商代,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聚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开始产生大量垃圾,因此处理垃圾的相关法规也应运而生。

|| 据《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灰”,即为垃圾,意思就是要是把垃圾倒在街上,会被直接剁手。这种严酷的刑罚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商鞅制定的秦律《盐铁论·刑法篇》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商朝,你一生只有两次机会在街上扔垃圾,毕竟你只有两只手。

(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乱丢垃圾者,当场逮捕!

《周礼·秋官》中,有一些关于“条狼氏”的记载。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

“条狼氏”的职责是清除道路、驱避行人,算是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体。如果乱扔垃圾,可能会被“条狼氏”当场逮捕,之后被处罚。

(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乱丢垃圾者,脸上刺字!

||《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法,是上古五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上海新规,如果混扔垃圾屡教不改,会被纳入公共信用平台,系统将一辈子记录你不分垃圾的丑行。

在商鞅的时代,这可是要在脸上刺字,告诉所有人“此人乱扔垃圾”。

(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18年-907年)

乱丢垃圾者,打六十大板!

捡垃圾能致富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官方记载人口有185万。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肯定也不容小觑。

整整齐齐108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

||《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

一般来说,能清醒地挨满20板子的就不算多,能挨够40板子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是中途就昏厥甚至毙命了,所以60大板可想而知有多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

“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朝野佥载》

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百万富翁。

||《太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这个裴明礼,后来还入朝为官,位列正三品的九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跟最近上海“代收垃圾网约工”月入过万的故事如出一辙吗?

所以,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发家致富指日可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60年-1279年)

专设环保机构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

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据《梦梁录》的记述,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

||《梦梁录》:“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

每逢春天,官府还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梦梁录》:“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波杂志·凉衫》中提到一种“细车”,“细车”前让一些人拿着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尘埃飞扬。

||《清波杂志·凉衫》:“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埃蓬勃。”

这描述,是不是非常熟悉?所谓“细车”,不就是半机械半人力的洒水车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怪清明上河图里的街道都那么干净井然有序!不得不说, 在垃圾处理方面,宋朝的环卫做得最专业!

(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68年-1644年)

已对垃圾实行分类

明朝,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以垃圾粪便为例,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会进行分类,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

另外,明代开始出现了管线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大雨导致的内涝的次数也直线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大明王朝已经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了!!!

(八)清朝

清朝时,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似乎形同虚设,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非常糟糕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

1906年5月至8月,日本人德富苏峰来中国游历了78天。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七十八日游记》,他在书中说当时的杭州城居民:“把街头当成垃圾场,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甚至并不在乎自家门前的垃圾会堆积如山。”

直至清末,苏杭地区包括北京城,才开始有组织地处理城市环境卫生。北京城的街道开始大量修建厕所,并对随意便溺的现象加强了管制。而且,当时也设置了专门的车辆和人员回收粪便,他们当时以摇铃为号,提醒老百姓。

清末民初的拾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华百二竹枝词》曾记载:“粪盈墙侧土盈街,当日难将两眼开。厕所已修容便溺,摇铃又见秽车来。”

——————————————

看完古代动不动就剁手、刺字、六十大板的严苛处罚,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垃圾分类新规,是不是觉得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

万事开头难,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件功在千秋的益事。

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好的环保习惯,不要被楼下环卫叔叔阿姨给狙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