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金凤凰公益,他们的行动一直在路上 -- 机构公益志愿者连续八年对失独群体进行援助帮扶和跟进,深入了解了失独群体的整体现状,并曾多次在两会期间就失独群体的需求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独家庭是我们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失独家庭已达100万以上。赡养人的缺失为这个群体带来的的困扰不仅仅存在于养老、医疗、精神慰籍等等方面,独居的风险、就医住院以及失能或半失能后的陪护等等,都是失独群体“不敢想象”的未来。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针对失独群体出台了一系列的援助文件,为解决失独群体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如何让相关政策真正落地并能很好且有效的实施,如何让全社会对这个群体释放更多的善意,这都是政府需要实实在在做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失独者们正在一天天逐渐老去,他们在个体能力、精力、心理、情绪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如何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快为失独群体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援助保障机制,同时让相关政策尽快的落地实施,迫在眉睫。

一、 失独群体整体现状

1、失独家庭结构分析:目前失独家庭的存在状态包括夫妻双方均健在的、夫妻离异后双方均独居的、夫妻一方离世后另一方独居的、夫妻离异后一方再婚另一方独居的多种状态。

2、健康及情绪状况分析:失独人士的健康状态及情绪状况堪忧,就医住院以及失能或半失能后的陪护问题亟待解决,独居状态加剧了上述风险。

健康状态:丧子(丧女)之痛给失独父母的身心带来了直接的沉重打击,长期的悲伤抑郁之感、身心俱裂之情令绝大部分的失独父母健康状况都出现问题,疾病缠身。有的父母甚至因此而追随离世子女而去。随着岁月流逝,许多疾病,甚至是不可逆的疾病给失独父母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陪护需求:在赡养人缺失的情况下,有些家庭夫妻中一方住院,另一方则承担着看护陪伴、医院和家之间奔波辗转送饭的工作,这种精神和体力的消耗已经不是年迈的失独父母可以承受和承担的。而年迈的失独人士独自就医的无助问题、独居的失独人士住院后的陪护问题、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下的生活陪护和精神陪伴问题等等都成为失独父母跨不过去的坎。

精神创伤:子女离世给失独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许多家庭一直被伤感和悲伤的情绪笼罩,甚至多年都不可自拔。普通家庭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是这个群体最难熬的时刻。他们将自己与外界封闭,因为各种不知情的询问和涉及到子女的话题,都会让那些悲伤往事一次次重现,如同将伤口一次次撕裂,躲避或许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当外界缺乏同理心和爱心的时候,带给失独家庭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也会让失独父母受到更深的伤害。而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有些失独父母甚至从不跟外人提及自己的境遇和苦痛。

居家风险:失独群体的家庭结构一般是夫妻二人或者独自一人,年龄的逐渐增加、生理机能的不断衰退,造成他们的生活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等都在不断下降,而因健康、情绪等等带来的诸多问题无形中增大了失独父母无人陪伴居住状态的风险。居家生活中各种细节需求如门窗门锁水电的维修等等都是无人陪伴家庭的困难。有些失独家庭为了置换灯泡,甚至会央求店铺营业员小哥上门帮助。而一旦他们在生活中出现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外界又无法第一时间获知,则将会有无法预知的严重后果发生。

3、异地户籍无法解决给失独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有的失独父母在异地工作、生活、参保逾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甚至当年为救子女不惜卖掉老家房产。孩子离世后, 年迈的失独父母再也不可能返回一无所有的原籍生活,但异地的户籍又无法得到解决,特别是对父母其中一方因伤痛欲绝而患病撒手人寰的“双失”失独者来说,无法在长期工作生活的城市获得特殊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和慰籍,更是痛苦不堪。

4、在养老、就医、善终的问题上,谁来充当、怎样充当赡养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未来的日子,失独父母几乎是众口一词:“不敢想”。对于失独家庭来说,经济方面的补贴固然重要,但赡养人的缺失,才是造成失独父母惶恐和不安的源头。当自己无法自理的时候,谁可以履行赡养人看护、陪伴、照料的责任和义务,在施行手术、抢救等有需要的时候,谁负责为自己签字?

此外,许多失独父母几乎都是采取居家养老模式。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家中过着自己的日子。他们逐渐年迈,或许终究有一天,当他们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处于失能、半失能的状态时,进入养老机构是唯一的选择。而目前各地市鲜有专门的政策为失独家庭优先进入养老机构提供绿色通道,同时,对于失独父母在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下的精神抚慰、相关事务协助处理,以及终老服务等等方面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来提供完善的、全覆盖的保障支持。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如何有政策和机制能够支撑和保障他们获得相关的服务和待遇。

二、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文件精神,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列相关政策,包括抚慰金发放、重大节日慰问、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免费办理住院护理补贴保险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独家庭的具体困难,同时为失独群体带来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抚慰。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解决失独群体赡养人缺失的后顾之忧,让失独群体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并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机制。相关建议如下:

1、建立一套完善的失独家庭援助保障机制。

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包括居家养老中居家陪伴需求、精神抚慰需求、就医陪伴需求、住院期间陪伴需求、失能与半失能状态时的陪伴需求,以及就医优先绿色通道、进入养老机构的优先绿色通道等等诸多方面。而目前并没有一个可以全方位统筹的机制将这些需求纳入管理,零散化的部分制度常常因为没有专门的监督程序、跟进流程而出现了落地未落实的情况。

因此,建议从上述需求出发,首先建立一套针对失独家庭的援助制度和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区或者相关公益组织作为执行方来运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有效关注和援助。完善的援助保障机制,将令失独家庭获得“无缝连接”的援助全覆盖。

2、建立各项具体援助制度,同时促进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相关文件的落地实施

(1)关于联系人制度的落地与有效实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列明,需建立由乡镇(街道)领导和村(居)干部“双岗”联系制度。而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将联系人制度下沉至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执行方来实施。同时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做到联系渠道畅通联系渠道,并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当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逢重要传统节日,则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和关怀工作。实际上,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政策的真正落地,只有真正实施了,相关的文件精神才能真正惠及到失独群体。因此,建立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2)建立需求档案,同时根据失独家庭的各类需求建立具体的制度和流程。由于失独家庭的情况和需求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将爱心资源投入到相关援助体系当中,建议有关方面建立失独家庭需求档案,有的放矢的投入援助资源。与此同时,建立包括“失独家庭居家探视和联络服务”、“失独家庭就医陪伴服务”、“失独家庭失能和半失能人员援助服务”、“年节活动及精神慰籍服务”等等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执行流程,由项目执行方组织人力资源展开结对服务。以此来解决困扰失独群体的诸多需求。

(3)为失独群体的就医、入住养老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为了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失独群体的关怀,最大限度的解决失独群体因赡养人缺失带来的实际困难和痛苦,建议在各地实施为失独群体建立就医和入住养老机构绿色通道政策。

当失独父母有就医需求的时候,除了根据就医陪伴制度有专人陪伴就医外,还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设置的“绿色通道”服务窗口,为失独父母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优先便处服务等等。

当失独父母因自身情况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时,相关部门优先为其安排入住,并为其办理相关所需手续,同时根据相关制度为失独老人签署入院担保。

3、充分理解和体恤失独人员的痛苦,特事特办,尽快解决长期在异地工作生活参保失独人员的入户问题。

在异地工作期间失去子女的失独人员特别是“双失”人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生活压力。他们曾经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曾经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因此,体恤他们的苦痛,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终老,同样是政府的责任。 建议有关方面能充分体恤和抚慰长期在异地工作、生活及参保的失独人士,采取特事特办的形式,开通入户绿色通道,让他们同样能够享受到异地城市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4、建议设置专门的失独父母定点养老机构。

由于失独父母的情况有别于普通养老人群,因此,他们在心理需求、生活习惯、家庭信息交流、探视状态、情绪周期等诸多方面与养老机构的普通老人有差异,这些差异会在无形中给失独父母带来心理压力和负担。与此同时,自身的特殊情况也将令他们因为在群体中缺乏有共同境遇的同伴而与其他老人缺少共同语言。长此以往的生活氛围,将给失独父母的身心造成情绪困扰和情绪伤害,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而如果失独父母都在同一养老机构中,除了可以促进失独父母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了解之外,还可以达到相互间的情感慰藉、抱团取暖的效果。因此,为失独父母设置专门的定点养老机构非常有必要,且需求迫切。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报告还提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失独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是一个亟待关注、关怀、关心的群体。期待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善治方面有新的突破和举措,通过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为失独群体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的高质量的生存状态而努力。

(原创内容来自金凤凰公益官方,未经许可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