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

(接上篇)

《后来,很多作家自杀了(上)》

《后来,很多作家自杀了(中)》

(四)川端康成

轮到了第四位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这四名日本著名作家中活得最久的一个——芥川龙之介活了35岁,太宰治活了39岁,三岛由纪夫活了45岁,而他活了73岁。

而且,他是四个作家中得到荣誉最高的——他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他还是自杀了。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日本的大阪,与前三位作家相比,他的家庭算是中产之家——父亲是个医生。

但川端康城童年的不幸,却与几位作家类似:2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结核去世,3岁的时候,母亲也因肺结核去世,10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姐姐芳子也因为热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也是很早就显示出了文学天赋,他的作文一直是全班第一。从成名的时间看,川端康成比芥川龙之介晚——芥川自杀的1927年,川端康成刚刚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品集《伊豆的舞女》。但他比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成名要早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9岁的川端康成】

所以,他与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都有过交集,而且对他们俩的影响还不小。

之前说到过,太宰治在26岁时凭借一篇《逆行》获得评委佐藤春夫的青睐,入围“芥川奖”候选。但是,他却并没有获得当时另一位评委的欢心——那位评委,就是川端康成。

他当时对太宰治作品的评价是:

丨“据一己的私见,作者目下的生活,罩着一重讨厌的阴云,有种才能无法正常发挥之憾。”丨

应该说,川端康成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

但也因此惹恼了太宰治——他认为自己落选就是川端康成造成的。

太宰治写了一封题为《致川端康成》的公开信,发表在《文艺通信》杂志的1935年10月号上:

丨“我愤怒地燃烧着,几夜难成眠。养小鸟、观舞踏,难道是如此牛逼的生活吗?真想捅了他。大坏蛋一个。……我只感到遗憾。对川端康成若无其事地装着,而装又装不像的扯谎,我感到除了遗憾,还是遗憾。”丨

这件事当时在日本文坛闹得很大。

相比太宰治,川端康成对三岛由纪夫的影响更大。

1946年1月,47岁的川端康成接受了21岁的三岛由纪夫的拜访,之后,川端就开始推荐三岛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端康成(中)和三岛由纪夫(右)录制访谈节目】

川端康成对三岛由纪夫非常欣赏,不断给他推荐机会,而后者也对前者非常尊敬。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不仅是好友,也有师生之谊。

前面说到,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1965年和1968年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最终都功亏一篑,而1968年的诺贝文学奖,最终颁给了川端康成(获奖作品是《雪国》、《古都》和《千只鹤》)。

川端康成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谦虚地表示:

丨“托三岛由纪夫君的福,他前年便进入候选人,因为太年轻不行,所以才让我碰上了”。丨

三岛当然表示了祝贺,但后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三岛由纪夫冲击很大——和川端康成本人其实无关,主要是三岛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典礼】

三岛由纪夫那场轰动一时的劫持和自杀事件中,很多日本作家都赶到了现场,想劝解三岛由纪夫。但被允许进入的,只有川端康成一人。

虽然川端康成并没有见到三岛由纪夫的尸体,但这件事本身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后来对自己的一名弟子表示:

丨“该被砍下脑袋的是我!”丨

其实,功成名就的川端康成,虽然曾指出太宰治的阴郁,但他自己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摆脱死亡的气息。尤其是中年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他在自己的名篇《雪国》中曾有这样的句子:

丨“一个人如果死得快乐,如果认为死是一种恒久的解脱。世人就不应为他叹息,因为快乐的死亡总好比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有朝一日,对生命也心不在焉了。死亡是极致的美丽,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丨

而他最终也真的这样做了。

1972年4月16日下午2点45分,73岁的川端康成对家人说:“我去散步。”就独自一人离开了。

家人没有任何怀疑,直到晚上久等川端康成不归,才让他的助手岛守敏慧去川端康成的工作室寻找。

晚上9点45分,助手在工作室的盥洗室发现了川端康成——他躺在自己铺好的棉被上,身边有打开瓶盖的威士忌和酒杯,嘴里含着煤气管。

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端康成】

与其他三位作家不同的是,川端康成没有留下任何遗书。

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

丨“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丨

——————————————————————————————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

1899年,全世界范围内在三个地方,诞生了三个一流的作家。

一个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一个是美国的海明威 。

一个是中国的老舍。

他们三人最终都选择了同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旅途:自杀。

但老舍先生与另两人自杀的原因,并不相同。

优秀的作家能更深刻地感知时代,

但有时,却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

又或者,

他们最终的选择,

才是真正实现了命运的自由。

我无意讨论“自杀”,我只是纪念。

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

就是阅读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