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时节是水果热销的季节,各类水果也接踵上市,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购买水果时,都是比较喜欢购买品相好看又便宜的水果,然而水果小贩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销售水果时往往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为了获取利益,他们往往会在秤上做手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贵州花溪大学城,有学生曝料:校外流动商贩叫卖“水果10元3斤”,质疑缺斤少两,买10斤实际到手5斤多。一名女生当场验证,商贩称出来3.92斤的水果,超市称却不到2斤,缺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晚上一名女生,在大学城外一水果摊位上买水果,商贩称重量的时候电子秤显示为3.92斤,算下来13元钱。该名女生感觉水果的重量不到3斤,质疑商贩的秤有问题,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秤没有错,又放在电子秤上面过了一下,还是显示为3.92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这名不服气的女生将买来的水果,拿到了一家持有营业执照的超市称重量,结果显示不到2斤(970克),价格相当于7块钱一斤。

该名女生又返回去找到商贩理论,并把在超市重新称重量的事告诉了商贩,询问这个秤是不是有问题?没想到商贩大方承认用假秤,并明确的告诉女生,自己的秤是有不对,但是你也知道超市里面的水果是什么价位?所以我这里10块钱3斤肯定也是买不到的,实在不行可以退你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生拒绝了商贩退钱,并让她以后不要再这样,毕竟大家都是学生,责怪商贩和同学说10块钱3斤水果,却不按10块钱3斤卖。对于女生的质疑,商贩说,本来水果卖6块6一斤,我如果用真秤按这个价卖,会亏本到卖房子,别人也根本不会买,学生还是宁愿要10块钱3斤,女生反问道,那你也不能以实惠为由头,让我们买东西,商贩却反驳道,大家都习惯了,整个大学城都是这样,并不是我一个人在这样卖东西。

女生建议大家应该去正规店铺购买,并保留消费凭证。

在生活中,我们购买蔬菜水果时,想必不少人都遇到过小贩缺斤少两的现象,对于小贩而言,即使被消费者发现也不会承认,可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我们经常会发现小贩往往吆喝的越便宜,消费者到手的东西质量也会越差,缺斤少两的现象也会越严重,

小贩的摊位基本上是流动性质的,摆摊的位置大多集中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例如学校,车站,公交站牌附近,正因为如此,在他们心里也不会有回头客的概念,基本上能骗一个算一个,而大部分人感觉缺斤少两也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缺斤少两的现象,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市场的公平秩序,而对斤秤缩水现象,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