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代万历三十八年款满浮雕穿花龙纹鼎式石香炉高23.5厘米,炉口外径20.5厘米,腹径28厘米。这尊石香炉为青石材质,仿两耳圆度三足的青铜鼎造型。两耳为长方形,耳内名圆雕个外探的龙首。 圆腹,三熊首足。口沿外围雕一周莲瓣纹, 下面是一圈连珠纹和一圈双弦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带有纪年铭文的古器物均珍贵,因为它可以作为“标准器”去衡量判断其他同类器物,并据以断代。这尊石香炉不仅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陈设观赏与收藏价值,尤为可贵的是带有确切的纪年款、地名款、供奉人姓名以及匠人名款,炉铭刻四款, 是件弥足珍贵明晚期石香炉的“标准器”。它对于研究明代着炉的造型、明代龙故、香炉纹饰以及佛供地域文化等均具有重要的文物参照判断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香能洁身除秽养生通神,中国自古就有焚香祭祖、香身熏衣的习俗。香炉乃焚香之器,亦可作陈列之用。“惟博山炉, 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又,东汉时,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盛行,且又有祭祀之需,“香炉” 便应运而生。最早流行的是“鼎式炉”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的香炉在造型与材质上亦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炉一耳外侧两边竖行分刻阴文楷书年款“万历三十八年”“三月十五日立”(“万”字上部及“三月”之“三”字有残);另一耳外侧两边竖行分刻阴文楷书供奉人名款“香炉孙守印”“弟孙守得” 。香炉外底自右向左横行阴刻楷书地名“村杨西社”及竖行匠人名款“石匠宋志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身两面均满浮雕明代盛行的穿花龙纹饰,纹饰空白处则浅浅地雕出细密的线条作为底纹。炉身的一面浮雕穿牡丹龙纹,龙扁首长喙,圆睛利齿,昂首仰视,须发上冲,细颈屈身,姿态矫健,身披飘带,张牙舞爪,穿行于牡丹花丛之中:另一面则浮雕穿莲花龙纹。两龙形象均刻画得生动饱满,气势非凡,动感强烈。 所雕牡丹、莲花则枝繁叶茂,花瓣饱满,层次分明,叶脉清晰。纹饰之精美,雕工之精湛,打磨之精细,堪与古代玉雕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