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在开国伊始跟着君主征战天下,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在国家稳定根基的各个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对于他们君主应当是怀着一份感恩以及信任的,只是大多时候并不是这样,在君主手中的权力稳定之后,他便开始清算将臣曾经那些有的没的的小错处,于是许多忠臣良将都死在了权力的争斗之中,当初的朱元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为了让孙子毫无顾忌地登基,于是将当初跟随自己征战沙场的老臣,杀得杀、贬得贬,或许这些也造就了后来的不幸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后来的崇祯是极为不幸的,在他接手明朝的时候,国家早已在崩溃的边缘徘徊许久,他将宝压在了左良玉身上,只可惜最后的最后他相信错了人。他为对方许下了重诺,说只要愿意出兵,他愿意答应所提出的任何请求,甚至甘心将武昌送给他们,也就相当于原本身为将领的左良玉有了藩王的位置,好不容易等到对方松口,结果计划书还没有送到皇帝手中开始商议对策,就已经城破帝王身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正是因为在大难临头时左良玉的这份犹豫,使得他在历史书中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个奸臣,在国难来临之际,不是想着如何保卫国家却只盘算着自己的利益,但有人觉得他是个忠臣,因为帝王死后他也悲怆吐血而亡,让人们对于他当时怀着的心思更加摸不透,不知他想干些什么。他自小便是个孤儿,好不容易在叔父家长到了十二三岁,结果人家便不愿再养着他,于是为了活下去,他只好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投身军队,凭借出众的能力他很快高升,只是后来却因为贪吃差点酿成杀身大祸,遂被逐出军队,侯恂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候出现的,他先是让左良玉去打杂以观察为人处事,也正是在这之中他看到了这个不爱说话的小伙子身上可以被发掘的地方,于是一夜之间将其从普通士兵提拔成了主将,甚至还委以了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良玉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后来的他身经百战,悍勇无敌,最终成为了明朝的一代良将。但是让人十分奇怪的是,左良玉对于李自成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李自成出现的地方,他不仅不打、反而选择拼命逃窜,可是更令人奇怪的是在他逃跑的路途中,他队伍的人数不少反增,从一开始的千人到后来的万人,甚至崇祯末年发展到了80余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由于童年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让左良玉本人极度缺乏安全感,于是只有大权在握才能给他心里稍显安慰,在他眼中他军队的数量仿佛已经成为了对等的财富,而那些只是他生存的砝码,参与战争势必意味着人数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自己财富的减少,于是这也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何明明马上国破、崇祯甚至已经许下重诺,而左良玉却迟迟不肯发兵救援。也许在帝王自杀之后,他的内心也是有所愧疚的,所以在后来他人的质问之下,才会吐血喊到“我负临侯”,最后在此身死。说到这里,至于他是忠诚良将亦或是奸臣反贼,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