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然后逐渐统一天下,于公元1644年灭亡,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他也无能为力扶起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最终看着大明王朝的毁灭。说到明朝的灭亡原因很多,它们都成了明朝的灭亡的原因,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1:小冰河时期。当历史步入到17世纪初时,全世界都进入低温状态,正好也赶上明朝末年。小冰河是什么?它是自然灾害的发动者,其中就是:降温。
这一降温,就会出现极冷的自然灾害,大旱或大涝频繁爆发,这都是小冰河期威力表现。明朝末年,受小冰期的影响,北方粮食大量减产,得不到安稳的百姓才会爆发起义,最终推翻明朝。
2:东林党之争。万历年间,由于不上朝的原因,造成人事的调动得不到任命,许多官位都处于无人任职的状态下,导致有的事情不能完成。而在人事调动方面,明朝爆发了东林党争,朝廷内党派林立,发展到最后,形成两大派,阉党和东林党。
他们的争权夺利,万历皇帝明神宗又不问不顾,发展到最后越来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占据着上风,压制着东林党。两派的争夺,消耗大量国力。而东林党又是一群没有执行能力的文官,只会说,不会干的那种,提出的问题,从不去解决。因此,明朝的灭亡和东林党争是有关系的。
3:万历三大征的弊端。明神宗时期的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最大的功绩。特别是万历朝鲜战争中,打败了入侵朝鲜的日本,消灭了日本扩张的势头。但是在多种原因下,明朝的库银一直很紧张,三大战役中,全部以胜利告终,但也消耗了明朝的库银。
此时的东北,女真族兴起,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统一了东北女真族。但在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镇守下,女真族还不敢反明,他也是收了女真族的好处。他深得明神宗的信任,后期经常谎报军情,骗取辽响。1615年,他死于北京。他这么一死,没人能镇压得住女真族。到了1617年,努尔哈赤脱离了明朝的管制,并且以“七大恨”反明。没有库银支持战争,最终被女真族打败,明朝退出东北,回到山海关。
4:文官集团的利益。万历年间的改革,让江南地区的许多人富裕起来。而东林党的许多文官都出自江南地区,他们和富商的利益关系很复杂。到了后期,文官集团成了富商在朝廷的代言人,他们尽可能争取有利于富商的政策。
但是到了后期,明朝的税收越来越少,文官集团的收入却越来越多,他们并不靠朝廷的俸禄,而是靠富商的输送,有的还是家族式关系,一个家族在朝中有人当官,凭着这个,家族大捞好处。原本明朝已经不堪负重了,被他们这么折腾和破坏明朝税收,明朝的灭亡也败在他们之手。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明朝的灭亡,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在外因素,它们都是明朝末年集中的表现。但还有一个因素:解除海禁。它间接导致明朝灭亡。
说到禁海,我们会想到清朝的闭关锁国,也会想到郑和下西洋,其实都是和海有关。明初,倭寇时常骚扰明朝海边,但明朝实力强大,很快就平息。到了后期,明朝实力处于衰落,倭寇却越来越多,不仅打劫海上的商船,还到陆地上打家劫舍。为了防止倭寇的骚扰,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
在明朝,海外贸易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经营的朝贡体系,一种是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由于政策的规定,明朝时期,民间是不允许出海贸易的。当年的郑和下西洋,浩浩荡荡的舰队,就是不见不一艘民间商船,如果舰队后面跟随着大量的民间商船,明朝的经济或许能和宋朝有的一拼。
但是到了明穆宗隆庆年间,明朝开放海外贸易,海禁得到解除。在海外贸易的前提之下,不得和日本有贸易往来。但明朝开放的地方不多,远远达不到贸易的需求。明穆宗解除海禁,东西方贸易往来,带来的是大量的贸易,由于明朝拥有丝绸、瓷器、茶叶等优质产品,是许多国家的需求,但他们国家并没有太多是明朝商人需求的商品,因此需要白银来交换。
至此,从万历年间到明朝灭亡,一共72年间,全世界生产的白银,就有三分之一流入中国,高达3.3亿两。如此多的白银你以为都到了明朝国库了吗?不不,除了税收,很大部分都流入江南地区的富商手里。所以他们有财力喂饱那些,为他们代言的朝廷官员。
但也带来一个坏处:通胀膨货。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导致白银在中国处于过剩,同时白银也成了中国的流通货币。因此明朝的货币权被国外白银生产国控制,他生产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白银过剩,导致许多商品供不应求,有钱了吗,都是买买买,然后就是物价上涨,百姓更是买不起。
1630年,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逐渐减少,明朝出现白银不足,导致白银需求量大,物品降价或积压货太多,商家亏损,最后破产。这么来回折腾,一来是百姓折成白银纳税负担加重,二来是朝廷折成白银收税的不稳定,全都是白银在变动,这和白银流入中国息息相关。而第一条才是让百姓暴动的原因,因此,明朝开放禁海,并没有管理好,最终也形成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最后灭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