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虎拍蝇以来,全国各地被处理的干部数不胜数,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贪污的干部固然可恨,但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更是危害无穷。

有些“聪明”的干部,将生物趋利避害的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争名夺利哪怕头破血流,遇到困难矛盾,“打太极”“踢皮球”,用尽浑身解数能躲就躲。有些“清高”的干部,不食人间烟火,不犯事也不干事,尸位素餐,对上级任务敷衍了事,对群众诉求视而不见。有些“愚钝”的干部,干事一丝不苟,工作勤勤恳恳,难事“坏事”不挑不拣,甚至背了处分被人嘲笑。

不可让干事担当的干部寒了心。从思想上来说,干部思想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跑偏,容易让干部产生问题,感到失落。要认真开展各类干部教育,既让干部思想不断进步,增强干事本领,又让干部不忘初心,不走邪路岔路。思想纯正工作才能切中要害,让干部工作得心应手,成效显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制度上来说,干事的受处分,不干事要问责让干部畏首畏尾。我听过某县15个乡镇书记14个身背处分,剩下一人主动要求被处分以证明自己也干了事的故事。看似笑话,实则反映出现阶段制度过于紧绷,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干部的手脚。好在国家已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制度保障,为敢闯敢干的干部松绑,希望好的制度能很好地执行落地,真正起到作用。从用人上来说,要拓宽晋升渠道,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干事担当的人去到合适的岗位承担合适的职务才能给予干部正向的刺激,正确的导向。从待遇上来说,有的地方条件艰苦,经济落后,干部应有的待遇难以保障;有的领导怕得罪人,有奖惩机制不执行,干不干一个样,对于干事的人没有奖励,不干的人没有说法;有的干部因子女入学、父母养老、医疗保障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导致人在心不在······保障干部应有待遇,奖惩并用并解决干部现实困难,让干部体会到组织的温度,才能让干部心暖。

多给基层干部一些担当的机会。基层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干部工作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地方,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影响着群众对政策的直接感受,敢担当善担当的基层干部是稳固上层建筑的基石。“痕迹主义”的流行、各级各部门频繁的考察调研、形式多样的会议培训等无不牵扯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而至于工作的落实只能有心无力。落实与执行是基层的主要任务,让基层干部从各类“形式主义”变种当中解放出来,有精力干实事去担当才能让基层工作回到正轨,也能更好的拉近干群关系,减少基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