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和田白玉飞天佩长5厘米,高2.6厘米, 厚0.2厘米。片状。玉材为和田高白籽玉,质地莹洁纯净,润如凝脂。这件白玉飞天佩,玉质佳美,雕琢精细光润,造型生动,颇具动感,文化内涵丰厚,存世稀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点评

这件玉佩为传世品,由于玉质甚佳,通体几乎无沁,整体采用单面透雕和线刻工艺琢制而成。飞天作女性形象, 头梳盘警,面容丰满,眉目清秀,表情虔诚。上身着紧身衣,下着米字纹长裙,肩披绕身彩带,并于胸下系一彩结。 双腕戴镯,手捧供果,昂首侧身凌空飞翔,体态轻盈婀娜,裙带迎风飘舞,动感十分强烈,属明代玉飞天的上乘之作。玉飞天作为宗教玉器,一般认为是佛教徒佩带用来避邪, 或在“行佛”仪式中用作发饰或耳饰。存世较少,价值不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天的形象来自印度。飞天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 以香为食, 不近酒肉,每当天上佛会之时,飞天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故又称香神、乐神或香音神。玉飞天始于唐代,盛行于唐宋时期。与西方的仙女形象以身生双翅表现飞翔不同,我国古代仅以下衬祥云、飘带飞舞的技法来表现飞天凌空飞舞的形象,但同样充满优雅轻灵的动感,艺术手法可谓含蓄而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及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不同时期的玉飞天形象也就具有各不相同的时代特征。择要言之,唐代玉飞天多做扁平镂雕法,双面工,两面形象相同;以少女面孔为常见,脸形、体态均较丰满;椎髻高盘,上身裸露,下着长裙,交腿赤足,呈正面侧身前飞状;身下依托(锯齿边)卷首长尾云朵,舒展自如,浪漫飘逸。宋代玉飞天有圆雕,多为童子形象;额留发髻,八字眉,大眼;穿交领上衣,着肥腿裤,也有飘带环身,但大多不再依托祥云。辽代玉飞天形象,头上皆戴冠,几乎全为胡人装束,服饰风格保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玉飞天多用上等玉料做成薄片,亦作侧身飞舞状,身着明式长裙,裙上常见米字纹,飘带多有如意结。清代玉飞天一般以圆雕侧身像为主,昂首伸臂,双手交捧宝物或花朵,衣饰繁复,身形俯卧,双足交叠上抬,如水中游姿,所依云朵较唐代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