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鸡汤,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可是,又有谁,情愿被生活席卷,被情绪裹挟,被不甘心俘获,最终被阶级所区分,最后沦为平庸......

小A来自一个小城镇,父母都是双职工,父亲是语文教师,母亲是医生。因为受到这样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小A两岁的时候就被教背唐诗,学数学。小升初的那个假期,她顺利地进入了本地最好初中的尖子班。也许是文化氛围的影响,她很早就读遍了同龄人没有读过的名著,更是因为不甘于平庸和不服输的冲劲,她在初中和高中都付出了比别人多千万倍的努力。这样的学习方法当然有利有弊,她比别人积淀了更多,基础更为扎实的基础上,她也陷入了一种“伪勤奋”的学习状态。高中的时候,每天晚上学习到两点,中午牺牲午睡时间,每天都是靠茶和咖啡强撑着自己继续学习。可是,每天在压抑的情绪下学习,她获得的仅仅是低效率的学习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A的高考结果下来了,是一本差一分,最后读了一个二本的财经类院校。面对高考成绩单上的扎眼的语文成绩,小A心灰意冷,她在质疑读了那么多名著为什么语文成绩就那么不尽人意。从来都抓不住要点,作者的情感线索也梳理得七零八落。她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政课熟读了好几遍课本,甚至各种哲学术语都仔细地标注在课本上,各章的知识线索都梳理了一遍,甚至还得到了思政课老师的垂青在平时成绩比别人占尽了更多的优势,但是成绩却不尽人意。看着《理想国》,《苏菲的世界》,《1984》,《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些让她当时眼前一亮的书籍,她却没有办法能够整理出一条线索或者明确整理出要点从书里得到了些什么东西,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在写王小波的时候,笔下一阵阵地生涩,整篇文章璀璨耀目的是王小波原著的部分。她所能传递出来的,仅仅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观点和感想。后来她慢慢地想,王小波和钱钟书可真是天才啊,能写别人所不能写真的超级棒。

小A学了广告,大一的课程全部都是思政课,可小A还是学习了ps和aAi,一夜夜的设计方案,电脑的蓝屏,黑屏甚至各种因为杀毒软件崩了导致的电脑问题,只能小A自己解决。看着深夜熟睡的舍友,她再一次坐在电脑前泣不成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出来了,小A精心准备的读书节征文活动,(甚至因为这次的征文活动熬夜重读了金庸的小说),获奖榜单上没有小A的名字。小A看着手机上获奖名单的推送,心里恨不得把手机抠出个洞。学校的设计文化衫的结果也出来了,一个套了模板稍微修改了点细节的作品和小A的作品同居第二的名次。并且,获奖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小A的想象,没有奖状,仅有的一个杯子甚至是校级组织的库存。小A开始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是不是做什么都缺少了点天赋。

总在别人的非关注点上下功夫,别人稍稍用力就能超越自己,可是在别人擅长的方面自己却从未付出努力和心血,更不要说在那个方向追赶别人。真的怕,自己在什么方面都缺少了点天赋。可是,当小A直视现实,努力提升自己技能的时候,小A突然发现,抛开了书籍,自己的脑子突然变得特别空洞。她突然发现,能力和才情,她都想兼得。“你读了那么多书,语文成绩有提高吗?高考考这些吗?你又懂得多少道理?你的同学不过觉得你和她们一样而已。”可小A偏执地觉得,她和别的女孩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刻在骨子里的骄傲和自信,她都想要有。谁又甘心呢,沦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