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啼笑皆非的谣言

近日青岛市南区一家商场的配送海鲜的几名小伙子,遇到了哭笑不得的事情:当天上午,一名小伙搬着几箱鱼和螃蟹时,一名抱着孩子的女子路过,小伙善意地提醒了一下“大姐让一下”。没想到被这名女子当成了网传的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还报了警。香港中路派出所民警立刻到场核实,发现涉事人员并非网传的人贩子。香港中路派出所民警表示,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把涉事人员带回派出所,详细检查了他的身份信息,即时通信工具和车辆的轨迹行踪,一切正常。

闹剧一场,啼笑皆非。起因是近期山东流传的一则谣言“人贩子假装卖螃蟹,拐卖小孩”。

为刷流量、不予求证真伪的自媒体,加上不求甚解、容易被挑动情绪的互联网民,共同传播着这则假消息,一时间从烟台传到青岛,传遍山东大地。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谣言为什么能够快速传播?

“真言”一般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描述,现实情况下是比较缺乏戏剧性和传播性的,不容易满足人的好奇心和传播冲动,并且可能缺少趣味性、轰动性、影响力、吸引力。所以,想把事实陈述得更易于传播,事情就容易被人主观上篡改、优化,而这种篡改、优化有时基于善意,而有时是十足的恶意。

真言对传播的要求比较高,不管被善意还是恶意地修改,都会破坏真言的性质,恶意的修改就成了“谣言”。

“谣言”多是根据不完整的事实或者道听途书甚至凭空捏造而来的,在传播过程中很多细节没有做到细致、优化,为了传播不择手段添加上各种轰动性、趣味性的元素,最终迎合人们口味,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没脑的谣言,由于偏差太大,很容易被识破和辟谣,但是由于其快速传播的特性,还会再滋生出类似的各种谣言,生命力仍然很顽强。

这则“人贩子卖螃蟹、拐卖孩子”的消息满足了谣言的轰动性传播因素,极易挑动身为孩子父母的神经,在愤怒的驱使下容易不辨是非、随手就转、以讹传讹,谣言的大网就迅速织开,越来越大。

而互联网世界还形成了某些阴暗的约定俗成,官方越辟谣事情越有蹊跷,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躲在阴暗面,希望着世界被破坏、被瓦解,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山东已成“招谣”重灾区

今日头条有个专门的“头条辟谣”频道,在漫天飞的自媒体文章中根据拦截的网络谣言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出城市城市“招谣”TOP榜,山东、青岛纷纷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在“招谣”省份中排名第3,成绩优异。青岛则在城市“招谣”排行榜中名列第10,成绩斐然。而省份“招谣”热力图中,山东位于头部行列,大红的颜色彰显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山东跟“偷孩子”“高考”相关的谣言最多,其中“偷孩子”成大赢家。青岛谣言则主要集中在“直辖市”上。

搜索引擎搜索“山东偷孩子谣言”,结果令人震惊,每年都会发生数起偷孩子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之所以容易在“偷孩子”“高考”等谣言上听而信之,跟山东的城市受众特点有密切的关联。山东人重视家庭、重视教育,孩子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人父母不希望孩子出现任何的闪失。

青岛的“直辖市”谣言也是经久不衰数十年。每年都会有大量自媒体发文说青岛要独立成直辖市、周边地级市的哪些区域要划归青岛。其实这跟青岛的城市历史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这里就不展开细说。

所以狡猾的谣言生产者往往善于利用不同城市受众的心态特点,制造博人眼球的谣言,获取私利。

通常来说,城市谣言套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然灾害:与天文地理相关。例如暴雨、洪水、台风、地震、泥石流等。

人身危害:与人身安全相关。例如偷小孩、爆炸、火灾、车祸等。

政策:与各类政策规定相关。例如补贴、养老金、落户政策、教育规定、新交规等。

健康:与疾病、食品安全、养生等相关。例如H7N9、SK5病毒、蜜桃防腐剂等。

财经:与经济、理财、投资等相关。例如GDP、股市、房价、理财等。

科技:与科技发明相关。例如磁悬浮轮胎、量子隐身衣等。

其他:包括猎奇、历史、收藏等话题。例如外星人、水怪、古墓等。

擦亮眼睛,注意防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