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观察,其实除了互联网原生品牌外,得到阿里巴巴平台效应加持的,更多的是那些历史更长的传统企业。这些企业诞生数年或数十年后,因为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实现了阶段性的上市小目标,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活力。

2009年,天猫还是“淘宝商城”。这年的11月11日,李宁、联想、飞利浦等27个品牌参与了第一次天猫双11狂欢。彼时,多数有着成熟线下渠道的传统品牌还未完全意识到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甚至充满恐惧。

“2009年至2012年,是传统品牌商家密集入驻淘宝商城的时期,也是它们小步试水电商的初期。”天猫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1月11日,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天猫”,电商逐渐得到传统品牌认可,大家开始上平台开店。

在2013年至2017年间,电商主阵地从PC端转向无线端,传统品牌纷纷加大线上布局。以较早发力线上的传统服装行业为例,根据《2015-2016年度中国服装电商行业报告》,这一时期服装电商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传统服装借电商谋变。

大力投入很快收到回报。一批传统品牌带着亮眼业绩,先后完成上市的阶段性小目标。2014年起,不论是服饰、食品还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品牌,招股书中几乎都会提及自己在淘宝、天猫上的业绩。“招股书中提阿里”,也因此成为搭上电商红利快车、线上找到新生机的传统品牌预备上市的标准动作。

随着“招股书中提及阿里”的溜溜果园、祖名、良品铺子等传统企业陆续推进上市进程,“阿里概念股”现象也更受到业内关注。阿里生态构建的“平台效应”,也将可能影响更多希望换上数字化引擎的传统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