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鞋」近来似乎已变成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如今已成为中国年轻人的致富圣经,万物皆可炒,何况是球鞋。据媒报导,一双鞋经过热炒,能比发售价高10倍的价格卖出,一年甚至能赚到50万人民币。

这是一个万物可炒的时代,从房子股票到原油黄金,从虚拟货币到生姜大蒜,一切物品都可以拥有期货属性,而「炒鞋」近来似乎已变成一笔生意。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与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一款名为「Off-White x Air Jordan 1」的联名鞋款,每双在中国大陆市场售价为1499元人民币,不过在官方发售后没多久即被炒到1.2万元人民币;至于红白黑配色的Air Jordan 1在短短2年价格更一路飙涨至7万元人民

Nike及Adidas这些体育巨头,近几年通过联名加限量的饥饿行销,成功活跃了球鞋市场,并且将球鞋市场从专业引领向了潮流。

炒鞋人把鞋炒出了「天价」,他们让鞋子不再仅是拿来穿的鞋,而是摆在家中的「收藏」。一名二手潮鞋店告诉中新经纬,「一般鞋子的拿货成本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但二级市场可把价格翻炒10倍以上。」炒鞋割韭菜的逻辑就是,先割一轮囤鞋炒鞋的散户,再割一轮老老实实自己买自己穿却无缘摇号中签的消费者。

鞋可以被炒,主要是由于商家的「饥饿行销」所致。举例来说,去年体育品牌安踏与勇士球星汤普森(Klay Thompson)推出以汤普森爱狗Rocco为主题的联名鞋款KT 3-Rocco,总发售量仅有350双,即便仅是二线球鞋品牌仍引起巨大的轰动。

据统计,限量款球鞋的发售数量及排号数量比例约维持在1:6的状态,这意味着,排队的6个人,仅有一人能幸运地买到心仪的鞋子。炒鞋玩家认为,要想杜绝炒鞋现像只有品牌方提高出货量,不过目前看来,品牌方或许是默许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50%的利润就会让资本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就能让资本践踏一切法律。」面对如今限量球鞋动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率,炒鞋这行自然也就应运而生。同时,炒鞋的风险又较股市及虚拟货币小得多,只要你有钱,盘子开得足够大,基本上就能稳赚不赔。

在这场炒鞋游戏中,大部分的人看起来都是赢家,包括推出限量球鞋的运动品牌、代言球鞋的明星、炒鞋者与抢买球鞋的庄家及鉴明真假的鉴定交易平台等,而唯一的输家即那些真正的消费者。「归根到底,不论是联名款还是限量款,只不过是走路时双脚的伙伴。疯狂的球鞋市场背后,是靠部分消费者支撑起的一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