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祖国70岁华诞,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党、勇担重任的激情,充分展现青年人朝气蓬勃、向上向善的风貌,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五小组开展了“重走五四路,奋斗正青春”主题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7月15日小组成员从五四策源地北大红楼出发,沿五四大街,到达天安门,再至东交民巷,最终到达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遗址。重走了100年前五四爱国运动游行路线,重温那份沉重而又激昂的历史。以一种直观的、“回到现场”的方式去亲身体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深入形象的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增强自身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站: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红楼,原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院所在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阵地,是新文化运动中心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1919年5月4日当天,北大学生正是从红楼出发,走到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可谓“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北大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李大钊办公室及《新文化运动陈列》专题展览,置身于先驱者曾经工作、求索和读书的环境中,真实体验到他们对民主、科学的渴望与追求。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都见证着革命先烈用身躯和笔杆进行着抗争的峥嵘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站: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五四运动”时三千名学子的集中地。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如今的天安门游人熙熙攘攘,他们感叹这见证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转折的“巨人”的巍峨庄严,亦缅怀那引领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站: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清代时这里就有接待外国使节的传统,在义和团事件之后,这里变成了带着丧权辱国性质的“使馆区”。东交民巷当年戒备森严,国人基本不得进入,军警也一样。“五四运动”当天,游行学生曾试图前往东交民巷区域的日本公使馆示威,被外国巡捕与北洋军阀政府军警阻拦,导致学生情绪被严重激化。而今日的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公安局等重要机构所在地。两侧残余的西洋建筑还在诉说着中国近代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绿树葱葱,人少清静,已丝毫看不出当年此地的波澜壮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站:赵家楼遗址

“五四运动”当天,警察总监加派了两百名警察守卫此处的曹宅,但仍没有挡住愤怒的学生。大队学生冲进曹宅,却没找到曹汝霖,随后学生们在曹宅放了把火,史称“火烧赵家楼”。北洋政府随后派出大队军警,逮捕学生市民共32人,此事震动全国,于是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到了中华大地。重访赵家楼遗址,这里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和被人工修复过的痕迹,那块挂着“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旧址”的牌子,已经很难看出当年“火烧赵家楼”的痕迹。虽然大火已无迹可寻,但先辈们曾经的热情不能丢也不敢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走五四路”走得不只是五四路,更是先辈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要做到爱国爱党,要努力学习,要担负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中国的富强离不开具有先进思想的学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