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载,请署名源自“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贝塔金融研究院”;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徐阳的全球宏观视角”。

【信息】

近期,中国央行公布了6月社融数据。数据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6万亿元,大幅高于前值的1.4万亿;新增信贷1.66万亿,高于前值的1.18万亿。6月M2增速为8.5%,与上月持平,M1增速为4.4%,高于前值的3.4%。

【点评】

1. 6月社融增量大幅反弹

近期,央行公布新增社融数据显示,据其初步统计,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7万亿元,同比减少1700亿人民币;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5亿元,同比增加358亿人民币;委托贷款减少828亿元,同比增加165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亿元,同比增加79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11亿元,同比增加16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291亿元,同比减少437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3579亿元,同比多256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54亿元,同比少103亿元。

6月社融增量的上涨,主要在信贷以及专项债融资的大幅增加,据统计其较上月分别多增4800亿元以及2328亿元,表内融资依旧是支撑社融企稳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表外融资来看,降幅继续扩大,包商银行事件对表外融资的冲击持续体现。此外,表外融资降幅缩减至-8.4%,主要因素在于去年同期资管新规的颁布,促使基数较低,同时,虽然包商银行对市场信用问题产生冲击,但央行方面也放松政策边际来提振信心。

对于专项债的增加,符合我们对此的预期,在上月的报告中,我们提到过,政府公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放松了有去年8月限制专项债资金成为项目资本金的限制,这表明在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推进专项债发行及新一轮政策发动的前兆。此外,据统计,6月地方政府合计净融资达到6524亿元,创下8月以来的新高,结合此前因为减费降税措施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温和回升。

2.信贷数据小幅回升

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168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6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6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58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910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4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5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61亿元。从居民部门来看,6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617亿,同比多增544亿,其中,短贷同比增加297亿,中长期同比增加224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企业部门来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9105亿元,同比减少714亿,其中短期新增4408亿元,中长期新增3753亿元。整体来看,信贷的增长受到了票据融资及非银机构贷款的拖累,这同样因为包商银行事件促使银行对非银机构的融资收紧,同时流动性不足促使票据融资下滑明显。

3. M1-M2剪刀差缩小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26万亿元,同比增长4.3%,当月净释放150亿流动性。M1-M2增速剪刀差缩小至-4.1%,银行的资金派生能力有所增强,存款定期化趋势继续放缓,利于进一步,缓和银行负债成本压力。